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通州区官园小学 蔺文艳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作为一门新建构的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本课隶属于 “我们的世界”这一内容下的“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化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初步了解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这两点。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还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乐以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问题,主动去寻找与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反思,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而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并在收集、归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古老的丝绸之路》是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主题四《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的第一个栏题。本主题共分为两个栏题,其中第二个栏题是《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这两个栏题分别是介绍丝绸之路的人和事,是并列的关系。本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共安排了四个主题,即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世界奇迹探秘”“祖 5先的科学技术成就”“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第一个主题“世界上的文明古国”是向学生们展示古老的文明古国,主题二、三分别从古老的建筑奇迹、科学技术两方面证明了主题一为什么说这些国家是文明古国;第四主题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经济、文化的交流,题目好像是在说中国的丝绸之路,但是实际是通过中国的丝绸之路来介绍世界文明古国的往来和沟通促进了文明古国共同的发展。更深刻地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友好交流是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有效途径,使世界文明更加丰富多彩,使人类共同享受文明,接纳不同的文明。是对本章的一个总结。 2.学生情况: 学生对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