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对策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自由贸易的高速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大幅度增长,都为物种偶然或有意的传播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机会。过去曾作为阻止物种扩散天然屏障的高山、大海和沙漠现在都不再具有以往强大的功能。大量的外来生物随着各种交通工具、进口的农产品和货物,甚至跟随旅游者传入。一次次飞机航班、一艘艘远洋轮船和每一位在各大陆之间跋涉的旅行者,都可能携带着某一物种“登陆”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例如原产于南美的仙人掌,当初被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澳大利亚,没料到这些 “生物移民”迅速蔓延开来,飞快地占领了澳大利亚 2500万公顷的牧场、田地。这种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某物种从某一地区引入其他地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明显损害的过程,称为外来物种入侵。 生物入侵会破坏生态平衡,甚至会引发生态灾难,恶化当地的生态环境。源于我国的野生植物葛藤,几个世纪前传到日本,1930年美国从日本大量引进,谁知,现今葛藤四季常青,藤缠枝绕,侵吞了美国几百万亩的土地。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 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惊人,每年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574亿元人民币。外来物种入侵活动日益加剧,对我国的一些地区已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比如我国沿海为防风固堤引进的大米草,如今在福建沿海、山东东营等地已形成危害。侵入我国的外来物种中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每年的危害面积已达 150万公顷;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每年危害面积超过140万公顷;与此同时,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还在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我国对外来生物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根据大量资料统计,对我国的农林业带来危害的外来植物至少有58种,外来动物有约 40种,此外,还有一些外来入侵微生物。物种引进是造成生物入侵的“主渠道”之一。我国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一半是人为引种的结果。物种引进过程中,不应当不加分析地盲目引种,应注意分析利用本地种,不要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否则很可能导致入侵物种种类增加,危害加剧。 物种入侵所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外来生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防治代价极大,会给当地的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