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一、我国志愿服务--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统一 虽然"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等外来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志愿精神的早就扎根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志愿文化脱胎于慈善文化,而慈善关爱早已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儒家文化的"仁爱"思想构建了中国传统慈善思想传统。 我国另一位思想家墨子主张"使天下兼相爱","兼爱"可算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是对儒家"仁"的发展与超越。墨子平等的"兼爱"、"爱己"的思想,与现代志愿精神的互助友爱、共同进步的宗旨是一致的。 我国的宗教文化也对慈善思想又重要的影响。佛教大慈大悲的思想将慈善思想的外延扩展到一种人所能及的可能范围,不仅关注人而且将此种慈悲扩及其他-切有生物体,这是对爱的扩大。道教的"积善成仙"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道教慈善思想落实的激励机制,这与西志愿服务的宗教动机是一致的。 志愿精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延伸,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另一种表 现形式,并 赋予 时代意义。无 论 是儒家的"仁者爱人",还 是墨家的"兼爱"; 无 论 是道教的"功 过 格 ",还 是佛教的"慈悲为 怀 ",其都 拥 有浓 厚 的爱人济 世 色 彩 ,其济 人、利 人、惠 人的思想与志愿精神是一致的。作 为 近 现代社 会 的新 生产 物,志愿从这个 意义上讲 ,从西方 引 入的志愿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起 着 提 升 的作 用 。 二 、我国志愿服务事 业 发展阶 段 我国志愿服务事 业 大致经 历 了以下几 个 发展阶 段 : 1.孕 育 阶 段 ( 1986 年 以前 ) 新 中国成立 以后 ,在继 承 民 族 文化传统的基 础 上,我国的社 会 主义道德 文化建设 跃 上新 台 阶 。上世 纪 60 年 代,以雷 锋 为 代表 的英 雄 模 范人物和全 国范围内的"学 雷 锋 "活动,拉 开 了全 民团 结 互助、尊 老爱幼 、乐 于奉 献 、学 做 好 人好 事 的历 史 序 幕 ,可以说,这是我们 国家历 史 上最 集 中、最 大规 模 的带 有志愿色 彩 的行 动,为 今 天的志愿事 业 奠 定 了良 好 的社 会 基 础 。但从本 质 上讲 ,学 雷 锋 活动还 不能算作 真 正 现代意义上的志愿者行 动。我国志愿事 业 的启 动是在改 革 开 放 以后 ,伴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发展,以及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