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医之路——一个真正的民间中医 作者;陈新华 壮哉,魏魏昆仑起于天际,延于西马拉亚,俯憨于华夏大地,垂于滨海之边。观日出蓬勃灿烂普照,观云海多变化无端,观江河多弯曲流逝不回。善哉,民间(不同民族)医药万千年脉脉承传。历经沧桑,自然造化。日月斗转星移,换了多少人间。世尘纷纷到如今,脉于虚弱,中医国宝乎,国粹乎?靠谁延,其人乎?惜我先圣传难得医学,今于失色。时异乎,世异乎,人异乎?惜哉乎。差哉乎。痛哉乎。于今论,芒芒乎。 还得从头说;在几十年前。我对中医理论一无所知,也没见过中医书。有一天晚我遇见了一位老中医同住一房间,乡下天黑的早,7点多就上床在聊天。我很好奇问他:“中医是怎样学的?”他说学中医没那样容易。我问他是怎样学的。他把自己如果拜师学医经过说给我听。他家在江西,清末年间他才十几岁,其父亲将他送到当地一位较有名的中医那里去拜师学医。由父亲带去,见到师傅有些仪式,行跪拜礼节后,送上见面礼与一定的礼金。父亲走了,他留下住在师傅家。师傅先叫他做的事是粗活,到药房去搬药切药等活,其三年间师傅没给他书看。会观察他们,有时会说一下药加工炮制的方法与辩药好坏的经验。在干粗活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中药与基本的炮制方法。有时病人多了,也帮抓中药。有时还要到野外挖草药。对药的地道与否及不同季节的采挖,及药质量皆有了解,对药的加工炮制也学会了一些,也学会对药的存储。在他们几个学徒中,师傅要看他们是否老实听话,能否吃苦,聪明与否。平时师傅少与他们说话,对他们每人的能力早有观察与了解。三年后师傅拿来【伤寒论】【金匮】【黄帝内经】书给他们看。开始没讲解,只是每天按要求背诵书中的一些内容。师傅看他们的悟性,再按排他们做什么,一般情况师傅给病人看病。他们只能在一边听,帮拿药,晚上看白天抄下来师傅给病人看病的医案。有时间师傅会给他们讲解一下书中内容,及辩病看病的一些方法。讲些药理汤头与脉理。如是跟师七年。师傅看其中较好的可出师,出师后,若要行医要到外乡,离师 50 里外的地方。有的还要留下再学几年。他是出师后从江西到福建来的。故事过去了很久我只能大体记住一些。这也许是千百年来中医学徒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这方法对现代学习中医是否可有参考之处呢?当今社会文明在进步,真的中医没有进步,中医人数很多,中医人才很少,中医在隐失,民间有用的传统医学在消失。中医的传承与学习与现代医学不同。其有独特的方式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