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执行力? 答:执行就是将目标变成结果的行动,把目标变成结果的能力才是执行力。 简单地说,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就是执行力,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自动自发,通俗的讲就是认真主动的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情或工作。 2 、什么是结果? 1)态度不等于结果,企业不能依靠态度生存,如果企业的员工态度很好,但始终没有做出结果,企业迟早都会瓦解,无法生存。没有人愿意对结果负责,将会导致员工容易犯更大的错误。 2)职责不等于结果,职责只是对工作范围的概括。 3)任务不等于结果,完成任务只是对程序、对过程负责,交待的事都做的,该走的程序都走了;而结果是对目的负责,对价值负责,看似事情都已经做了,但就是没有做出结果,没有结果无法生存。 企业中大量存在这样的现象:“我已经按照您说的做了”,“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我该做的都做了”,但——看似事情做了,就是没有结果! 什么才是结果?结果是可以满足客户价值的需求,就是客户愿意用钱来交换的,对客户没有价值的结果,这个结果一文不值。企业为什么给员工薪酬?是因为员工做出结果、做出贡献,结果的本质就是商业价值的交换。 结果三要素:有时间、有价值、可考核 1 、计划对执行力的影响 有一个农夫一早起来,告诉妻子说要去耕田,当他走到 40 号田地时,却发现耕耘机没有油了;原本打算立刻要去加油的,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四只猪还没有喂,于是转回家去;经过仓库时,望见旁边有几条马铃薯,他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又走到马铃薯田去;路途中经过木材堆,又记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当要去取柴的时候,看见了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几趟,这个农夫从早上一直到太阳落山,油也没加,猪也没喂,田也没耕……很显然,最后他什么事也没有做好。 点评:计划是执行的前提,没有好的计划就不可能有好的执行力。 2 、领导对执行力的影响 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出征张绣途中,下了一道命令,各位将士经过麦田时,不得践踏庄稼,否则一率斩首。一日曹操正在骑马行军途中,忽然一只班鸠受惊从田中飞出,曹操坐骑因此受惊蹿入麦田,踏坏一大片麦子。曹操立即叫来行军主簿,要求军法处置,主簿十分为难,曹操却说:我自己下达的禁令,现在自己违反了,如果不处罚,怎能服众呢?当即抽出随身所佩之剑要自刎,左右随从急忙解救,这时谋士郭嘉急引《春秋》“法不加于尊”为其开脱。此时曹操便顺水推舟,说一句“既《春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