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于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优秀范文 关于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优秀范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历史课题。国家“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 2035 年远景目标之一,并明确支持浙江高质量进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如何实质性推动共同富裕,成为当前我国最具前沿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程。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相应地,推动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核心议程之一,就是在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科学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多维度、多主体、多视角全面评估各地区共同富裕建设进展。这构成了本文的目标。 01 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共同富裕是构建指数模型的重要前提,只有厘清共同富裕的内涵、范畴和特征,才能进一步思考共同富裕的目标、评价指标和标准。 (一)理论内涵 共同富裕是历史的永恒主题。在前现代社会,共同富裕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资本主义的兴起让人类社会第一次看到共同富裕是可及的,其根源在于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及生产社会化叠加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国家,并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将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展到全民。但是,福利国家对于资本主义的改造更似一种权宜之计,而非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追求的核心目标。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各阶层的福利鸿沟扩大,欧美发达国家距离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是更近了,而是更远了。 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批判及社会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终极目标是全人类的解放,而与此制度目标相适应的则是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与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 1953 年首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从巩固工农联盟的角度阐释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所要实现的富裕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少数人富裕,而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深刻论述了“先富论”“共富论”及其辩证关系。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进展起来,一部分地区进展慢点,先进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进展的地区,最终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