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演义千变万化。很多知名企业都体现了,国学知识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借助《三国演义》中众所周知的故事理解现代管理的新概念,是管理人员学习、提高的一条方便之路。三国演义看企业管理一、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企业战略规划配套服务的。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招揽、培养人才,实现满足企业要求的动态有效配置,形成人才梯队,为企业未来战略规划所需的人力资源做适当的储备。《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时说:“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这就是诸葛亮为刘备作出的企业战略规划,而诸葛亮出任蜀国总经理后也是按照这个规划操作的。人惋惜的是诸葛亮缺乏为企业战略规划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致使在实施过程当中屡屡出现问题。首先是在“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的过程中,由于庞统遇害,刘备身边没有了得力人才,造成了“亮不得不去”的局面。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就有些心存疑虑,而辅佐关羽留守荆州的干部团队文官武将均不能独当一面,致使取了益州却丢了重要根据地荆州。2其次在“图中原”的过程中,诸葛亮“事必躬亲”,反映了蜀国高管和中层干部的储备不足,使诸葛亮身故后,续任不但没能完成蜀国的战略规划,还导致了企业破产。二、员工情绪管理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员工的情绪和压力问题不容忽视。情绪管理需要一系列措施,了解并满足员工合理需求,遏制不良情绪蔓延,鼓励乐观、积极的情绪,努力调控情绪,使之与企业所需要表现的情绪相一致。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中两个员工情绪管理的例子,一个是遏制不良情绪;一个则是鼓舞情绪(士气):一是《三国演义》十七回曹操与袁术交战时,粮食将尽,“不敷支散”,曹操令仓官王垕以小斛分散,众军无不嗟怨,曹操借王垕之头平息众怒,“众怨始解”。此例王垕很冤,但从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我们知道曹操是极善于情绪管理的。二是诸葛亮在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在卤城相拒时,诸葛亮手中的八万士兵有四万应该换班,此时司马懿率大军来攻,“蜀兵无不惊骇”。诸葛亮为鼓舞士气,在新兵未到之时,决定“教应去之兵当日便行”,众军闻之无不感动,愿留下来以死报效,情绪高涨,“杀得那雍、凉之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渠”。顺便提一句,“四面楚歌”也是一个情绪管理的例子,只不过是让敌方不良情绪蔓延,在用于商业对手身上也是可以借鉴的。三、团队建设的加强3管理团队的建立和培养,着重于素质和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