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教师的研究与培养武汉市育才二小吴恋21世纪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坚持个性化是促进教师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可以这样说,没有个性化,就不会有创新。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为了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把实行个性化作为基本价值指向和最重要的原则,并贯彻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熔成的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谈不上教育。”我们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其实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自身就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我认为,创新型教师除了必备的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等素质之外,还必须具备如下个性特征:1、开放性特征:社会正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要求人也应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即对于来自各方面的经验信息(特别是与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生现实情况有关的最新信息),都能够宽容的对待、正确的理解和接受,而不是固守一己之见,闭关自守,对新的经验、信息予以歧视和拒绝。新时期的创新型教师应该拥有积极的、开放的眼光和胸襟,不满足已有知识和能力,不拘泥于现存答案和结论。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接受新的思想,吸纳新的知识,转变教育观念,并且在实践中敢于改革,勤于思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2、反思性特征:所谓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于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仔细地回忆、分析、研讨,并提出改进意见,达到加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提高教育素养为目的。教育活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教师的发展与提高,一方面要靠外来的影响与灌输,更重要的是靠教师本身感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有问题,必须改变现实现状,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不断追求自我完善,进而不断地研究、探索,从而获得自身的教育素养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十反思。他认为,一个教师不对自己教育进行反思,他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水平上。3、挑战性特征:社会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与发展,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善于为自己的发展寻找新的立足点,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创新。那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敢挑战新问题的人,只能是一个平庸的、为时代所淘汰的人。创新型的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顺应时代的要求,就应具有怀疑的精神、挑战的特性。即敢于怀疑陈旧的经验,敢于向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进行挑战。敢于发表可能会引起争议的观点,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并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不盲从,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4、合作性特征: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知识具有无限性、快捷性,但人的脑力、精力及生命是有限的,他所掌握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也都是有限的,不全面的。而合作就能使创新人才的优势互补,使之发挥更大的创新潜能。教师要善于和乐于与他人合作。当教师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了比较融洽的合作关系后,他们之间的相互尊重与支持会是他们受益匪浅。在这个合作团队中,教师会感到通过开放性的讨论,自己的教育方式能得以改善。江泽民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应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不同学派和学术观点,可以自由讨论和争论。”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应该相互虚心请教,相互传递信息,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提高。5、展露性特征:创新型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积累起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炼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理念,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的教育风格。教师们应该积极地展露自己的教学、教研成果,积极地张扬自己的个性。以前,我们常常要求自己做行动上的巨人、语言上的矮子,即多做事,少张扬。如果没有“伯乐”的发现与挖掘,我们可能永远或者长时期不可能成为“千里马”。而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既要做驰骋纵横的“千里马”又要做自我发现、自我挖掘的伯乐。也就是说,我们要及时抓住机会展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展现自己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