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加强危重患者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建立危重患者管理体系,对危重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是对危重患者的关键环节进行管理。将PDCA 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危重患者的管理中,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循环往复,促进各个科室之间工作的紧密配合,医疗工作质量持续改进。一、急诊管理1、急诊医师接诊危重病人时,应立即接待和处置病人。从患者进院到开始处置时间≤5 分钟,急诊抢救患者立即处置。急诊输血时间≤30 分钟;急诊死亡病历讨论时间≤1 周、尸检病历≤ 2 周。院前急救出车时间≤3 分钟;急诊危重患者会诊到达时间≤20 分钟。2、急诊医师在处置病人时,如遇有疑难急诊患者应立即请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办公时间应 20 分钟内(晚上 1 小时内)到场参加会诊,以免造成误诊、误治。严格落实针对急诊患者的各种会诊制度。特别是针对多系统疾病和复合伤及需要多学科协同抢救治疗的患者,各相关科室必须严格按规定参加会诊,不得互相推诿。 收治患者有不同意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决定收治至适当科室,相关科室应无条件服从,不得互相推诿。3、重大抢救、突发医疗事件及特别事件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急诊科主任必须到场。并报告医务科,以便协调全院进行抢救。每例危重病人抢救结束后均要进行总结,分析评估本次抢救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以利提高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4、加强急诊科技术质量的管理。急诊科应加强包括“三基”在内的各种急救技术培训,使每一位急诊科医生都能熟练处理急诊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能熟练掌握气管插管、除颤CPR 以及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以及监护仪、呼吸机的使用等。医务科每年一次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急诊知识、急诊技术操作和急诊科应急能力的培训和检查。二、住院管理1、住院时急诊医师应与病区医师进行面对面交接班。2、患者到达病区的处置时间主要有以下规定:危重患者立即处置;急诊输血时间≤ 30 分钟;急诊手术当日实施、抢救手术≤1 小时实施;危重抢救患者会诊到达时间≤20 分钟。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重患者经治医师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上级医师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应在 1 小时内由科间组织会诊,科间会诊未解决问题的,随时报请院内会诊(办公时间报医务科,非办公时间报行政总值班);疑难患者应在 6 小时内组织科间或院内会诊;危重患者抢救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