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听报告有感:魏书生教育案例引发的反思我曾参加过一场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听完报告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反思我们现实中的教育:有多少教育方法值得商榷?我们的做法与教育规律相距多远?现从魏书生老师的报告中抽取两个教育案例,加以分析反思,愿与同行沟通探讨。 让学生收费 【案例】 魏老师在组织学生缴纳基本学习费用时,把收费任务交给了一个学生。接到任务的学生拿着纸和笔,准备按座位顺序依次开始收费。这时,魏老师叫住了他,说“用手表收。”学生不解地问:“老师,用手表怎么收啊?”魏老师笑着说:“别急,先站在一边,思考思考。”过了一会儿,学生说:“老师,您真高超,我知道了,您是想让我组织一个‘收费竞赛’。”在魏老师的点拨下,负责收费的学生组织了一次小组收费竞赛,以卫生小组为单位,委托每个小组的组长下去收费,收费快、过程不出差错的小组获得竞赛的胜利(具体竞赛细则在这里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就不详述了)。这样一来,最快的小组只用了 10 分钟就把钱收齐了。小组长用写有姓名和钱数的白纸把钱包好,交给了负责收费的学生。当负责收费的学生正要把纸包交给魏老师时,魏老师又启发他说:“再想想,收费过程结束了吗?”在魏老师再一次点拨下,负责收费的学生监督、陪同各个小组的组长,一起把钱送到了会计室。经会计清点,证实各小组交上来的钱数准确无误,收费完毕,竞赛也分出了“胜负”。一项看似简单甚至容易引发学生反感的收费工作,就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了。 【反思】 这个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魏老师提出的“学生能做的事就让学生做”的教育理念。通过组织收费竞赛调动了学生参加班集体工作的积极性,培育了学生关注细节、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不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培育目标吗? 看了这个案例,每一位老师都应反思:我们还“敢”让学生做事吗?其实,有很多事情不是学生做不好也不是学生不同意做,而是老师不敢让他们做。当前,伴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随着各种教育法规、行政命令和学校责任追究细则等的不断出台,加之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学校和老师出于怕承担责任的心理,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机会越来越少。有些正常的学生活动,学校和老师也不敢组织学生参加,这是部分学校和老师的无奈选择。魏老师大胆、创新的做法正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所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