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物质的量”的教学谈初高中化学的衔接VIP免费

从“物质的量”的教学谈初高中化学的衔接_第1页
1/7
从“物质的量”的教学谈初高中化学的衔接_第2页
2/7
从“物质的量”的教学谈初高中化学的衔接_第3页
3/7
从“物质的量”的教学谈初高中化学的衔接盛红梅(上海市第四中学,上海200030)摘要:在上海市“二期课改”中,部分“物质的量”的内容进入初中阶段化学基础型课程,这一重大调整起到了分散高中难点,建构完整的初中化学知识体系的作用。本文从教材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心理、教学策略来探讨初高中化学教学两个阶段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需要衔接的点,从而使整个知识结构达到完全融合的一种有机结合状态。关键词:物质的量;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随着初中化学的新教材在上海市全面推行,部分“物质的量”知识进入到初中阶段,这是一次课程内容调整方面的大胆尝试。由于“物质的量”概念本身的特殊性,以往在编制中学化学教材时,“物质的量”相关概念被安排在高中阶段进行介绍。因此,调整后的内容在初高中教学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要求,极易导致高中教师出现两种极端的教学,一种是没有教过初中,不知道初中教些什么,就从头开始讲一遍;另一种认为既然初中讲过就不讲了,直接做没有筛选过的有关物质的量的各类题目。针对出现的这类问题,笔者就从教材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心理、教学策略等方面的衔接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稳步迈上一个新台阶。一、研读初高中的教材,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初中新教材的特点:(1)引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两个物理量,避开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来源和物理量之间复杂的转化关系,降低了微粒数的计算难度,没有涉及离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主要在于删掉原子结构的内容。(2)降低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计算要求,不涉及有反应物过量的计算,只要求学生能通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高中新教材的特点:(1)联系工业制盐酸的反应引出反应物过量的计算,突出了过量计算的实用性价值。(2)将气体摩尔体积、阿佛加德罗定律和物质的量浓度等重要概念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概念背景丰富,使学生在具体的应用情景中概念学习更有效,且概念安排在不同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章节,避免了难理解概念较集中出现而引起的学习障碍。通过以上教材分析可知:初中教材在内容选择、组织形式等方面都作了相应的调整,力求能降低概念的学习难度。高中教材在初中介绍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在特定章节引出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使“物质的量”概念系统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良好衔接。然而由于概念呈现较分散,联系不是很紧密,许多学生不能自觉地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因此,高中教师在内容设计和教学语言上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在概念系统的呈现过程中将分散的概念联系起来,通过旧知识的复习、贯通对新知识的学习、运用,帮助学生在新的平台上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这两个最重要的知识点有较高层次的理解,为学生“物质的量”概念系统的认识水平带来新的飞跃。二、关注初高中知识的特点,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初中化学相对高中化学来说知识内容简单,大多是从生活中常见物质入手,紧密联系生产、生活;涉及知识面广,但相对较少较零散,缺乏深度,对概念、原理的要求不高;一切是围绕学生感兴趣、易学的知识展开学习,很多知识没有形成体系。因而表现出学生不能从本质上理解概念、原理,常常通过记忆来学习,在知识的理解、掌握、迁移等环节中,不可避免地停留在死记硬背、代公式、机械效仿的水平上,没有真正理解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初中相比,高中化学知识相对来说“博而深”,知识由“形象”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浅显”到“深入”,知识更加系统而全面、富有深度。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两条对应的途径:一条是预习质疑→分析梳理→讨论总结,另一条是仔细阅读课本→重点摘录笔记→独立完成作业,实现学习方法从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学习型转化。例如在化学反应过量计算的学习中,先复习初中规范的解题步骤,然后引导学生自学过量计算的相关内容,对其中的例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接着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疑问解答,充分展现生生、师生互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对过量反应物的判断及用何种反应物来计算产物,最后归...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物质的量”的教学谈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