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品德课程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进展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进展性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和进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进展中的需要,激励每个学生个性化的进展。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应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进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生成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实施以鼓舞性为主的评价策略。通过对学生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生活,建立自信,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讨论社会”。因此,教学评价时,应把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进展性评价放在社会生活大背景中进行。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更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如一位老师在上《我换牙了》时,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在平常生活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喜爱使用怎样的牙刷、牙膏和说一说刷牙的经过,并向大家示范刷牙的方法。然后让大家评一评这位同学在爱牙、护牙的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和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评一评后,又让全班学生根据这样的方法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自评、互评,让他们在互评中体验真实的生活感受,感悟对与错,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真正懂得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多么的重要。课后,还布置了生活实践题,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一周刷牙的情况记录下来,先让父母评一评,然后参加班级的评星活动。 学生生活中的日常事件是学生天天都在过的日子,是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事件,如与同学争吵、损坏公物、挑吃挑穿和老师闹矛盾等。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大多是“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但也正是这种日常生活“琐事”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品德课教学评价必须关注学生生活中的日常事件,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法律法律规范》,结合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在校内校外的生活实际,编印了《小学生日常品德行为评定手册》。每两周开设一节品德评价课,规定了“按时上学、勤奋学习、文明活动、尊重老师、团结友善仔细做操、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勤俭自强、走好路队”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十个方面的评定内容,评定呈现形态是主体参加性活动,即:个人评、小组评、大组评、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