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 1 课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一、单项选择题1.《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但愿就是过上小康生活。下列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认识对的的是( )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 B.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D.是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在贫困状态 2.下面漫画重要反应了( )①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②我国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③我国人民生活全面改善,达到富裕程度 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停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实质性步伐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问候语的变化: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你吃了吗”;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下了吗”“发了吗”等;二十一世纪初是“买房了吗”“炒股了吗”等;目前是“你好”“买车了吗”“你旅游吗”等。上述问候语的变化从一种侧面反应了( )A.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 B.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C.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D.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4.“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下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的社会目的理解对的的是( )①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愈加殷实、富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数从 2.5 亿下降到 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 30%下降到 2.3%。这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目的迈出的坚定步伐。这告诉我们(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不存在扶贫对象 B.减少扶贫对象就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定大幅减少扶贫对象 D.减少扶贫对象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6.据有关部门记录,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在前三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排在后三位的均为西部省份,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靠近 3 倍。上述材料阐明( )① 我国目前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②容许部分先富的政策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缩小收入差距 ④东部发达地区已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A.①④ B.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