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好学校建设”之我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为此,国家教育部顺应时代发展之需要,高瞻远瞩地响亮提出:“办人民满意教育,创人民满意学校”。这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终极目标。学校的发展要一切依人为本,紧紧围绕“人民是否满意”这个纲性目标去发展教育工作。那么,学校到底怎样才能办得让人民群众满意呢?现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一、加强学校设备设施改造,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农村小学都在“哪级学校哪级办”的体制下运作,学校经历了“普六”和“普九”两个历史性阶段的发展。农民办教育的热情高涨,捐资捐物,集资建校,一所所农村中小学得到了更改造和更新,可谓旧貌换新颜。然而,种种原因所致,校园的整体布局、校舍结构和质量及校园环境建设格调上不了档次。有的甚至是消灭了土木结构的黑屋子,却建起了石木或砖混预制结构的新危房。这些遗留问题必须彻底解决,使之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适应。首先,学校要争项目、跑资金,彻底消除校园危房,建造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教学区、生活区相对分离。校园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花坛景点错落有致,绿荫覆盖,四季花香。校园还要有浓郁的文化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启迪。第二,学校还要不断更新和添置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电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实验室器材和图书室图书齐全,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第三,学校还要不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坚决完成“解三难”工程。更换厨房设备设施,添置餐桌、食品柜及床铺、棉被,为学生生活提供有力保障。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人说:有一个好的校长就有一所好的学校。学校校长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带领校领导班子一班人勤学、勤思、勤做,开拓进取,创新发展。指导本校教职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勤奋学习,与时俱进,学、教、研有机结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潮头浪尖,某求自身发展。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教学手段挺立在三尺讲坛,笔耕不辍,无私奉献。教育要发展,关键靠教师,教师要发展,素质是关键。三、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制度是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学校要紧跟形势,注重研究,重视整合,推陈出新。不断修订和更新学校各种管理制度。制定制度坚持公正、公开、合情、合理、合法、科学,保持其生命活力及约束力。执行制度严肃认真,尺度把握准确,对教职工有充分的激励性。学校要充分应用制度去规范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式新颍,内容丰富,效果明显。坚持课程教学的实施与管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方位、多层面发展学校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质量提高到提一个新的水准。四、以人为本,全力服务,构建和谐校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力服务,保证学生在校身心得以健康发展。首先,学校要加强后勤服务管理,积极为学生学习和生活创造优良条件。公买公卖,公平交易。其次,学校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优帮困工作,公平对待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同步发展。第三,学校要具有同情心,关注弱势群体,坚持按政策公正、公开地落实各种救助,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第四,学校要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配合,追求最佳教育效果。认真听取社会及家长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学校工作规范发展。尤其重要的是学校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对在校学生的衣食住行、冷暖病疼、饮食起居给予全方位的关怀,把学生置于绝对安全的环境之中,真正让学生在校过得舒心,让家长在家对我们放心。总之,“好学校建设”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唯有以“人民信任不信任,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放心不放心”为最高目标,不断加强学校建设,努力构建校群和谐的教育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