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会写“崖、渡、索”3 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重点:结合诗歌注释,理解诗意。难点:1.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2.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3.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同学们,每年十月一日,我们都会庆贺祖国母亲的生日,那雄壮的三军仪仗、庞大的群众游行、绚丽的烟火一直在我们脑海中回荡,让我们热血沸腾。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其中就有一次伟大的壮举——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伟大的历史。二、简介长征,了解背景。1. 关于长征,你知道多少?(出示资料袋)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 1934 年 10 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过渡语:回顾这漫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七律•长征》这首诗。(板书)3.释诗题:七律是什么意思?(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是一种体裁。每两行诗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长征是题目,一起齐读诗题。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1.大声朗读诗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3.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讨论。四、细读课文,了解诗意。1.朗读全诗,想想全诗共几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想一想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