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二、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谁能够说说你在最开始读书的时候,读过哪些书呢?那你觉得这些书对你有什么帮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代的小朋友在最初启蒙的时候都读哪些有意思的书籍吧。(2)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理解经典原文①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训:训诫,教导蒙:蒙昧无知训诂: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译文】教导刚入学读书的小孩子,必须讲得清楚明白,细说文章中词句的意义,使其明白文章的停顿。【王僧儒读书】王僧儒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从小就勤奋好学。他读《孝经》时,非常刻苦,能倒背如流。可是当有人问他关于孝道的道理时,他却答不上来。通过这件事,王僧孺明白,读书不仅要记忆,还必须懂得书中的道理。渐渐地,他不仅学习书本,还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一次,父亲的一个朋友到家里来做客,王僧孺就把从书中理解的道理说给客人听,得到了客人的称赞。王僧孺就这样学用结合,终于成为一大学者。【员外请管家】从前,在唐朝有个员外,有一天,他请了一位新的管家,由于天性吝啬,就和新管家约定,限制他每日的伙食如下:“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但是员外立下这个条约时,条文中并没有标点符号。一年之后,管家在辞职时,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食费。员外理直气壮地把当年立的条约拿出来,而这个管家立即拿笔将他改为:“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睐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这下子,员外无话可说,只好赔钱了,这故事充分说明了句读的重要。【留不留】从前,有一个人到朋友家去做客。朋友很开心,好酒好菜招待他,二人还痛饮了几杯酒。没想到这个客人一呆就是好几天,丝毫没有走的意思。朋友不高兴了,却又想不出赶他走的理由。这人也感觉出朋友的不高兴,觉得打扰了好几天,真不好意思,打算第二天就启程回家。谁知天公不作美,第二天,竟下起了瓢泼大雨!大雨哗哗下个不停,真让人着急。这人一想:下雨,那就再住一天吧。但他又怕朋友会不高兴,便在桌上给朋友留下一封信,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的朋友早上起来,发现桌子上有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那人还想再住下去,朋友很生气,想:你还赖着不走了?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