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搭石》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搭石》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作为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例如文中描写乡亲们摆搭石的认真负责的一段话,乡亲们走搭石的互相谦让的一段话,这两段话是文章的重难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表面是写搭石,实际上是借搭石赞颂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的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情感。三、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四、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五、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⒉生据题质疑。什么是搭石?(课件展示)(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开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1、讨论商定自学方法。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研读重点一:(课件展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2.生感情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研读重点二:(课件展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4.生朗读体会。(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