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守护人性的教育守护人性的教育 坐在书房,闻着茶香,品读着眼前的《周国平论教育》,缕缕的思绪如同茶香一样悠长。读着它,如同与一位深情的父亲交谈,或激奋,或沉思,触摸得是那颗朴素而真诚的心,荡起的是层层共鸣的涟漪。 从教育到人生、理想,于细微的小事描摹中,在平淡的言辞语句中,我感受到的是一个父亲酷热的教育情感,一个哲学家因思考而涌动的激情涟漪,一个人因教育而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周先生说:“我信任,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我的这个信念,构成了我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简单的语言却如同刺破浓雾最锐利的阳光,撼人心魄。 当我们在忙忙碌碌为孩子、学生安排所谓应该做的一切时,当我们纠结于他们该掌握什么技能、知识时,当我们为他们的各项“特长”沾沾自喜时……也许就人性的角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度来说,他们失去的是更多。当孩子的目光呆滞时,当孩子的眼神茫然时,在一片迷惑中,我想,该停下奔驰的脚步,思考一下——哪儿出问题了? 卢梭说:教育就是生长,生长就是目的。那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如何让孩子生长呢?我赞同周先生的话,也努力践行、关注孩子的天性。于是乎,教学中我不执着于孩子知识的习得,而重视他们学习的热情与方法;不惟分数,重视孩子理想的树立、习惯的养成…… 但往往是——集体荣誉的获得,积淀了一个班级向上的文化氛围;个人的成绩优异、特长的出类拔萃,成就了一个孩子的信心。孩子拥有的自信,不仅来自老师的影响更有同学、家人、社会……孩子个人内心的成长是综合的产物,也是我们无法控制和预料的产物。于是,我对孩子也有要求、也有期盼,没有达到时,也会烦躁、发火……战战兢兢地行走在自我不断调整的边缘…… 爱因斯坦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站在钟摆上的我,既要重视人性,也要关注习惯,既要在乎成绩,又要培育兴趣……调剂各项于和谐,不亦累乎?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翻阅这样的哲学教育类的书,往往让我的心又静了静,清了清…… 三年级了,学生的很多言语、行为出乎我的意料,也出乎家长的想象。3、9、12 岁,是孩子精神自我成长的觉醒期,面对着“一花一世界,一生一天地”的状况,教育总让我感到如履薄冰。 我没有穿透每个孩子心灵世界的能力,我只拥有“婆婆嘴”的耐心。报名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