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文言文:低年级孩子的文言文读物都在这了沪江网校梅子老师:沪江网校语文教研组专职教学教研资深名师,毕业于复旦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阅历和深厚的教学功底,教学风格循循善诱,深化浅出,功底和技巧并重,让每位学员在轻松的气氛中把握学习内容。深受小伴侣和家长伴侣的宠爱和信任。在沪江网校主要教授小学、初中的大语文课程。 这一次,梅子老师来跟大家共享的话题是文言文类的通俗读物。 第一个,我们来说说古诗词。这个也是之前预备要共享的话题。笼统地讲,一切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读物,都有助于培育孩子对文言文的兴趣和语感。不过大家要留意这里面的一些区分,文言文,虽然和白话文不同,但也不是没有共同点,那就是,不用押韵,句式的长短要看需要,句式都是比较自然的,不用刻意裁减成那种对称的句式。所以,它还是比较接近正常使用的语言。而古诗词、骈文、甚至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这样的句式都属于韵文,所以,不属于文言文的范畴。而且,通常,我们都这些书,目的也不是为了启蒙文言文,而是为了提升个人修养、文化底蕴和国学功底等等。 然而,不管是韵文还是散文,都是靠词语积累起来的,有些词语的意思都是一样的,所以还是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总结一下,就是说读韵文对文言文是有肯定的关怀的,但这种关怀确定不是读韵文的主要目的。而是一种顺带的效果。 第二个,就是《小古文 100 课》这两本书,内容特别适合自读,就是课后设计的那些问题,我个人倒有不同的看法,那些道理的引申和阐释过于简洁,所以,倒不必强行要求孩子去看,遇到合适的题目看看就好了,还是以读原文为主吧,另外,后面长的文章有翻译,但是大家不要认为那个翻译是精确翻译啊,那是也许的一个翻译,和原文不对等。我随便举个例子,比方上册的 49 课《自相矛盾》,那个翻译就是选自小学课本中的课文,不是针对的原文的精确翻译。所以,大家看的时候也要留意。 另外,因为目前有一些微信号推的小古文学习,也是这样的风格,以读为主,换各种语气来揣摩故事中的各种角色,这样也不错,比较符合如今小学生课内的讲课风格,缺乏之处就是,小古文的学习和现代文学习的差异不清楚。还有,就是我觉得可能基础会不扎实,因为不强调文言文基本功方面的东西。主要还是靠读。对培育语感还是有关怀的。 第三,推举一下《百喻经》,这是一部高僧写的用来讲经说道的经书,但是故事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