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羟基维生素 D 的临床检测SDD 张文娟一、什么是 25-羟基维生素 D 检测维生素 D(vitaminD)是一类脂溶性维生素,属固醇类衍生物,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动物生命必需的重要营养素。维生素 D 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并维持血浆钙、磷水平稳定,参与个体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维生素 D 主要包括五种化合物,分别为维生素 D1、D2、D3、D4 和 D5,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是 D2 和 D3,通常所说的维生素 D 即指这两种形式。维生素 D2(麦角钙化醇)主要来源于蘑菇,牛油果等植物性食物;维生素 D3(胆钙化醇)一方面由皮肤中的 7-脱氢胆固醇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裂解转化而来,一方面来源于人摄取的动物性食物,如海鱼,蛋黄和黄油等[1,2,3,4,5]。这两种形式的维生素 D 并没有生物活性,须与血液中的维生素 D 结合蛋白(VDBP)结合后,在肝脏中分别代谢成没有活性的体内储备形式的 25-羟基维生素 D2(骨化二醇)和 25-羟基维生素 D3(骨化三醇)[1,4]。非活性的维生素 D 在肾脏转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物 1,25-双羟基维生素 D,行使激素功能(D-荷尔蒙)[1,4]。D-荷尔蒙调节肠道的钙吸收,骨骼的矿物质化,成骨细胞的分化和骨质合成,此外该激素还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功能。作为维生素 D 在体内的主要储存形式,血清中的 25-羟基维生素 D 浓度可以作为人体维生素 D 含量的最佳指标。25-羟基维生素 D 是维生素 D 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美国医学科学院推荐 25-OHD 勺血浓度大于 20ng/m!有利于骨骼健康而许多文献将维生素 D 缺乏定义为血清 25-OHD 水平低于 20ng/mL,不足为 21-29ng/mL,充足为 30ng/mL 以上,而大于 150ng/mL可能会导致中毒。但是维生素 D 中毒极为罕见,而维生素 D 缺乏却十分常见,这与年龄、人种、肤色、生活习惯等等有关。据统计,全球有超过 10 亿人缺乏维生素 D[1,6,7]。内分泌学会 2011 年 6 月 6 日发表《维生素 D 缺乏评估、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背景的维生素 D 缺乏高危、低危人群,进一步明确了维生素 D 缺乏的有效评估、饮食补充和药物预防治疗的具体实施方法,指明了维生素 D 在非血钙受益上的不确定性,旨在达到维生素 D 缺乏防治的最优化[8]。指南认为,维生素 D 缺乏的高危人群(例如西班牙裔、黑种人、妊娠妇女和肥胖个体等)应当接受维生素 D 水平筛查。外周血血清 25-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