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一、新时期战略布局、发展理念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享。3、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第一要义:发展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4、扭转收入分配差距:保护合法,限制过高,取缔非法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创新驱动发展成果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成熟、定型6、法治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谐社会重要特征,深化改革有力支撑,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7、“十三五”,国家发展核心(第一动力):创新。8、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坚持的原则: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人人平等,以德治国相结合,实际出发。9、发展的原则: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的领导。10、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措施:教育:深化综合改革,就业创业:健全促进体制机制收入分配:形成合理有序格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医药卫生:深化体制改革11、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重点: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规范决策经营,提高企业效率,资产保值增值,承担社会责任。1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公开透明市场规则,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体系市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二、宏观经济管理1、寡头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产品生产销售的市场结构。2、PMI指数宏观经济监控指标,荣枯分水线:50。3、均衡价格:商品需求量与供求量相等时的价格。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4、经济增长要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资本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6、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关键变量:产出(GDP、GNI、NNP...)就业与失业价格水平变动(通货膨胀、消费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生产价格指数)7、中央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增加央行票据发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8、互补产品:价格、需求量同向增减。9、生活必需品持续最高限价后:放弃最高限价或实行配给制实行价格保护时:出现过剩现象,若无政府收购,则会出现变相降价。10、衡量国家产出最全面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11、失业类型:摩擦性:时间较短,个人原因,季节性因素;结构性:劳动力供给、需求不匹配(如有职位空缺,劳动者无技能)周期性:劳动总需求不足,非自愿失业,经济萧条期(充分就业:周期性失业率=0,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摩擦+结构失业率)12、通货膨胀是价格水平变动的衡量:(温和、严重、恶性)成因: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相互作用(总需求、供给的不平衡),结构性。13、经济周期性波动主因:总需求变动。14、总供给的决定因素:潜在产出即需求(基本)、投入成本15、衡量生产、批发环节的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16、针对市场失灵中不完全竞争(垄断)对策:反垄断法、价格管制、设立公共企业17、国民收入渠道:初次分配:市场机制,按要素(劳动、资金、土地、技术等)的贡献。二次分配,再分配转移:收入、财产税,社会缴款、福利,其他转移收支。18、影响总需求变动因素:政策变量:货币、财政;外生变量:国外产出、资产价值、技术进步...19、总需求构成,GDP支出法:消费C+投资I+政府开支G+净出口X20、GDP收入法:=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21、影响供给基本因素:产品价格,生产成本、技术,预期,相关产品价格...22、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三、投融资体制、投资政策1、投资: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更换,实质是资源要素转化为资本。(经济学意义,全社会角度)资本存量变化:建造厂房;财产转移:人力资本投入,购买土地、债券2、投资项目资本金:非债务性资金,项目法人无须承担任何利息和债务;投资者按出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可转让但不得抽回;投资项目总投资中:银行、资金市场筹措债务性资金+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