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学校: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九中学学科:生物姓名:安琳初中生物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摘要:初中生是人生当中的一个独特的发展时期,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和变化的阶段,特别是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决定了这个期间的青少年学生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如果不加以正确教育引导,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初中生一、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知识;并且,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2、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建立在对人的基本看法基础上的,要使学生成为富有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对学生所持的态度和融洽心理交融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反对教育的外部强化论和教师中心论,主张自我教育和学生中心论,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出发,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有创造力,有自主性、人格健康发展的自由人。3、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教育部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突破了以往偏重“双基”的局限,把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积极态度、浓厚兴趣、健康情绪、深刻体验、良好习惯、顺利交往等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非认知目标”纳入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与评价内容之中,其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是生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朝着规范、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起着指向性作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更为可行和常用的一条途径。”5、心理健康概念和标准5.1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是身体无疾病、不虚弱,心理无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5.2心理健康标准: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5.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学习适应性。(2)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3)自我认知与现实感。(4)个性发展的良好性。二、渗透的原则1.协调一致性原则2.情感导趣原则3.成功激励原则4.主体参与性原则5.灵活多样性原则三、研究的目标1.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2.学会人际交往3.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4.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四、实施策略1.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素材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仔细研究教材,分析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如:(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人与社会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对他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反之,社会的道德规范也会影响、制约人的行为以及意识。身心健康的人大多是适应环境的人,对现实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的人,他们能和社会环境协调一致,时刻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并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努力掌握知识和技能,以促进社会的进步。(2)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养育着包括人在内的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也就没有其他生命,也就没有了人类,人应该学会敬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同时也珍惜自己的人生,生命与生命之间是相连的。(3)绿色植物需要水和无机盐,但过多的水和无机盐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植物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