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9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德育方法成败致因探析 一、德育方法含义 德育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从德育方法和德育方式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理解德育方法。顾明远《教育大词典》中指出德育方法是思想品德教育所实行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称,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活动方法[1]。第二种是从德育方法与德育手段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理解德育方法。如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就将德育方法理解为“老师为了完成德育的某种任务而实行的一切措施,就是教育手段”[2]。第三种是从德育方法内在构成要素上定义的德育方法,如德育方法就是在德育活动中将师生关联起来,促使他们之间发生道德信息、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沟通和互动,最终实现师生道德共同进展的方式与手段的总和[3]。因此对德育方法的理解不是唯一的。本文所讲的德育方法,是从施教的角度理解的德育方法,它主要指的是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所接受的各第 2 页 共 9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如何教”“怎样教”的问题。 二、德育方法成败的主要致因 〔一〕师生关系。奥地利教育哲学家布贝尔曾指出:“师生关系本身即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表达,更是老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进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师生关系的展开和师生交往过程,使学生获得人际体验技能和终生交往品质的重要源泉,也是学生建立价值系统的现实基础。”[4]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乐于去接受老师的教育。下面看一则案例。王老师上课后,觉察只有赵刚不在,或许过了十几分钟,赵刚气冲冲地走了进来,把桌子上的书本全部推到地上,清静的教室秩序大乱。王老师心想:赵刚平常不是这样的,确定事出有因,先不能激化矛盾。于是,便用冷静的语气说:“同学们,我们继续上课!”看到老师没有发火,学生们也慢慢清静下来专心听课,赵刚也第 3 页 共 9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坐在位子上不作声。而课后王老师跟学生做了深刻的探讨,赵刚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则案例中,王老师在试图和赵刚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个前提下去解决问题。最终,教育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试想,假如王老师没有压制住怒火,不问青红皂白地就批判赵刚,赵刚也确定会无礼地顶撞老师,拒不认错,教育收效甚微。〔二〕教育时机。教育时机就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