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老师博览读后感 1000 字多篇 我十分喜爱《老师博览》这本杂志,每次拿到《老师博览》,就让我感到一种亲切,“立足教育,面对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是《老师博览》的宗旨。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爱老师博览读后感 程主编的《博览人语》,我读到了敬畏,一个编辑对作者与读者产生敬畏之心,那一个作为一个老师,在面对学生时,我想也应当也有一份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的老师就不会让无知、固执、自私、慵懒、龌龊、粗俗等占据心灵。 在叙事这一栏里几篇文章里都是写农村老师,读来很亲切,仿佛就是我所经历的,《山里老师的婚姻》一文很有代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两代师者的真实婚姻人生。 《抖落身上的“泥土”》一文让我们看到一位老师奋起的心路历程,文中再一次提到了朱永新“老师就努力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朱永新市长(包括他自己)也没能想到自己的一系列主张改变了那么多老师的生活与工作状态,“教育在线”真是一个免费的大学,高效的在职培训啊。 刘云杉教授《“赞美俱乐部”》一文的文章名取得真好。联想自己过去在评课时总是把别人批得“体无完肤”,也许提出的问题是对的,但同时也向执教者传达出一种贬低的信息。读了这篇文章,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让我感觉到对待别人的努力要报以善意的赞美,而过去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张万祥老师的大作连续读了三遍,一位老人能在退休以后活出这么丰富的人生,真是让人赞佩。 本期中我认为最有阅读价值与阅读份量的是许锡良老师的《老师的论文话语与思维缺陷》他多年级指导老师的论文,认为中小学老师的论文语言喜爱玩弄数字游戏,这种语言确实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思维格式化、语言官僚化、文体形式化的典型表现。主要我们老师缺乏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反思自我,我在写论文是不是也是这种“官僚化”的表达方式,不论是什么事,也都弄出个“一二三”来,文章最后呼吁要改变老师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 其次一篇凌龙华的《教育:忍不住的感叹》,读后,感后感觉后脊背发凉:我是不是在兢兢业业地播洒着厌学的种子呢?教育确实是一份需要“从长计议与从容迈进”的事业。教育应当成为一种正常的、健康的、富有诗意和追求的生活。教育要营造“必要的乌托邦”,这是你我的教育理想而已。毕竟要面对现实的。读这样的文字能让我们暂停下来思考一下:时这样做对不对呢?老师博览读后感 《老师博览》原创版 09 年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