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指导书前言遗传学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是二十世纪内生物学领域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遗传学实验课是遗传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验证遗传学基本规律;通过实验掌握遗传学试验技术;通过实验分析遗传学试验结果,从而加深理解遗传学知识,初步掌握遗传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能。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大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多。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达到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本实验教材通过实验材料的创新、实验方法的改进和将一些在步骤上有连续性或在内容上有可比性的实验项目归并,提高实验的效率。在实际学时大大缩减的情况下基本保留了过去的大部分常规实验的内容,并有所创新,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同时在基本遗传学实验基础上,增加群体遗传学实验内容。本实验教材适合大学本科农学专业和植物保护专业。实验共分为四个实验:实验一细胞分裂(综合性实验)实验二染色体及其变异(综合性实验)实验三遗传规律及其概率统计原理(综合性实验)实验四人类群体遗传分析农学专业遗传实验课为12学时,开设上述4次实验,实验内容根据学时安排,同时结合多媒体示范实验。植物保护专业遗传实验为9学时,开设了3次实验,内容为实验一必选,实验二、三、四任选2个。实验分组进行,每组30~40人。实验一细胞分裂适用对象:本科农学专业和植物保护专业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相关知识点: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细胞遗传学制片技术、减数分裂各分裂相染色体形态特征,特别是与遗传定律有关的染色体运动行为。涉及《遗传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朱军主编)第二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生活周期”,第四章“孟德尔遗传”相应知识。计划学时:3学时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植物细胞分裂期组织的取材、预处理、解离、染色、压片等实验步骤的学习,掌握植物显微制片技术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明确遗传规律产生的细胞学基础,熟悉染色体运动行为与基因遗传行为之间的平行关系。了解性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与花粉母细胞发育进度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如根尖组织、茎尖组织,居间分生组织,愈伤组织常常进行着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是植物主要分裂方式,通过细胞分裂,使细胞核内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并有规律地,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子细胞和母细胞的遗传组成一样。在细胞分裂的适当(分裂旺盛期)时候取材,进行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涂抹压片等方法,可以使细胞内染色体分散,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并进行染色体计数。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它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第一次分裂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较长,染色体变化较复杂,可细分为5个时期,即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在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要发生联会、交换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要发生自由组合。通过染色体规律性变化,最终产生的四个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以后每一个子细胞进一步发育为雌配子和雄配子。雌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又结合成为合子,发育成为新的个体,染色体数目恢复为全数(2n)。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因此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行为对遗传物质的分配和重组产生重大影响。形成不同染色体组合的雌雄配子,经受精后,产生大量的遗传变异个体。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由于植物花药取材容易,操作方便,一般作为减数分裂制片材料,在发育的适宜时期取样、固定、压片等程序,便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三、实验材料有丝分裂:蚕豆(Viciafaba,2n=12)干种子减数分裂:紫鸭趾草(2n=12),百合(2n=24),银杏(2n=24),豌豆(2n=14),水稻(2n=24),玉米(2n=20)的花序四、实验仪器及用具多媒体系统(带显微演示)、显微镜、培养箱、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