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五单元第九课《壮族的传统文化》教材名称: 2007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试用)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授课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壮族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文学、壮族民歌、壮族舞蹈、壮剧的来源、类别和特点。2.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模仿演唱和舞蹈、搜集有关民族资料等教学体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归纳概括、感受壮族传统文化美的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壮族传统文化来源于生活和劳动及其类别、特点。教学方法:体验教学法、活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教学背景:师生共同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的优势使四年级的学生对壮族的各种风俗习惯已有一些了解。但由于地方、学校宣传壮族传统文化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生活实践还不够,因此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还不是很了解。本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收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实践和讲授相结合,激发学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过程:一、 导入教学(设计思路: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壮族民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壮族音乐美中进入学习。)1. 提问:你是什么民族?2. 教师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民族的歌曲吗?(壮族)原唱者是谁?(刘三姐)3.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民族团结课,请同学们和老师跟随刘三姐的歌声,一起了解壮族的传统文化。二、 了解壮族传统文化(一) 壮族神话故事(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壮族传统文化之一:神话故事。)11. 提问:同学们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2. 老师讲民间文学中的刘三姐的神话故事。(二) 壮族民歌(设计思路:通过师生观看民歌视频、演唱民歌、朗读歌词、讨论描述等,使学生了解壮族喜欢在各种场合表达情感,初步了解壮族民歌的分类,感受歌圩热闹的场景。)1. 欣赏:视频《只有山歌敬亲人》1老师:刘三姐被誉为“歌仙”,可见壮族人对民歌是多么地热爱。壮族民歌是壮族文化传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三姐演唱的壮族民歌。2欣赏:视频《只有山歌敬亲人》。讨论:这是什么场合唱的?(迎接客人到来)在各种场合,无论迎客喝酒、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等,都用山歌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