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朱安祥,心内科 王洁)734000 近二十多年来,抗生素的后效应已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1,2]。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系指细菌与抗生素经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是抗生素对致病微生物特有的效应。由于抗生素药效学,包括 PAE的原理十分复杂,故而对 PAE在临床上的认识与应用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目前认为抗生素后效应的临床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①设计给药方案,通过对 PAE的认识与运用,确定抗生素的给药间隙应根据药物浓度超过 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时间加上 PAE的持续时间,从而可延长给药时间,减少药物剂量,起到既不影响疗效又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3];②联合用药的评价,采用联合的 PAE法评价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确实发挥了评价抗生素药效学指标的作用[2],促进了临床合理、有效应用抗生素。许多研究认为 PAE是抗生素药效学的一个重要特性,可作为评价新的抗菌药物和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及设计合理给药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1、PAE产生机制 抗生素产生 PAE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存在以下几种观点:①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当药物消除后,可使细菌产生多种可检测的变化,如酶和非酶蛋白活性改变、细菌形态学改变、细菌代谢及生长抑制、细胞受体改变、对吞噬作用的敏感性改变和对抗生素再接触的敏感性改变等,其1中 1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朱安祥,心内科 王洁)734000. 2 有些方面可能是PAE作用机理;②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后,其与细菌靶位持续性结合,引起细菌的非致死性损伤,从而使其延缓细菌恢复正常功能,使细菌恢复生长变慢[4];③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活性效应(PALE), PALE是指抗生素与细菌接触后,菌体发生变形,更易被吞噬细胞识别和杀伤,于是产生抗生素与白细胞协同杀菌效应,从而使细胞修复时间延长[5],其主要表现在经抗菌药物处理后细菌易于被吞噬,有关研究[6]观察到抗菌药物处理后的活菌数目是减少的;④适应性耐药,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接触后可出现短暂的对第二次接触药物的杀菌作用减弱的效应的现象[7],即在药物作用初期呈快速杀菌作用,继之为一段缓慢性适应性耐药过程,当细菌再次与药物接触时,其杀菌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当细菌与药物脱离接触后,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