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模式植物,具有基因组小(125 Mbp)、生长周期短等特点,而且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 The Arabidopsis Genomic Initiative,2000)。同时,拟南芥属十字花科( Cruciferae),具有高等植物的一般特点,拟南芥研究中所获得结果很容易用于其它高级植物包括农作物的研究,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特殊是十字花科中还有许多主要的经济作物,与人类的出产生涯亲密相关,因此目前拟南芥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植物学及各国政府的器重。 从遗传学的观点来看,基因克隆的途径可概括为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两种。正向遗传学道路指的是通过被克隆基因的产物或表示型突变去进行;反向遗传学门路则指的是根据被克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来实现。固然一些模式生物(如拟南芥)的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但还有40%的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功能仍是未知的。 一、图位克隆概述 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又称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 1986 年首先由剑桥大学的Alan Coulson 提出(Coulson 等,1986),用该方法分离基因是依据目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地位进行的,无需预先知道基因的DNA 序列,也无需预先晓得其抒发产物的有关信息。它是通过火析突变位点与已知分子标记的连锁关系来确定突变表型的遗传基本。近几年来跟着拟南芥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实现,各种分子标记的日趋丰盛和各种数据库的完美,在拟南芥中克隆一个基因所需要的尽力已经大大减少了。 目前完成整个拟南芥的图位克隆过程大约需要一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筛选突变体开端,逐步找到和表型相关的基因。这和反向遗传学的方法正好相反。图位克隆能实现,关键在于全基因组测序打算的完成和各种分子标记的发现。这些数据被贮存在专门的数据库中(表1)( Lukowitz等,2000)。在拟南芥中的图位克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Col-0 生态型测序的完成,因为它是在研究拟南芥时最常用的生态型。 表 1 拟南芥网络资源 网站 网址 Supplemental material for this paper ml Nottingham Stock Centre( U.K.) Recombinant Inbred map Ohio Stock Center( U.S.A.) TAIR database*, homepage Recombinant Inbred map( mirror site) CAPS markers Sequence table l SNP collection CEREON collection of polymorphisms SSLP markers TIGR, genome annotations Database of Ler sequ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