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振动监测参数及标准 一、 振动诊断标准的制定依据 1、振动诊断标准的参数类型 通常,我们用来描述振动的参数有三个:位移、速度、加速度。一般情况下,低频振动采用位移,中频振动采用速度,高频振动采用加速度。 诊断参数在选择时主要应根据检测目的而选择。如需要关注的是设备零部件的位置精度或变形引起的破坏时、应选择振动位移的峰值,因为峰值反映的是位置变化的极限值;如需关注的是惯性力造成的影响时,则应选择加速度,因为加速度与惯性力成正比;如关注的是零件的疲劳破坏则应选择振动速度的均方根值,因为疲劳寿命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变形能量与载荷的循环速度,振动速度的均方根值正好是它们的反映。 2、振动诊断标准的理论依据 各种旋转机械的振动源主要来自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中的一些缺陷和环境影响。振动的存在必然引起结构损伤及材料疲劳。这种损伤多属于动力学的振动疲劳。它在相当短的时间产生,并迅 速发 展 扩 大 ,因此 ,我们应十 分重 视 振动引起的疲劳破坏。 美 国 的齿 轮 制造协 会 ( AGM A) 曾 对 滚 动轴 承 提 出 了 一条机械发生振动时的预防损伤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中可见,在低频区(10Hz 以下),是以位移作为振动标准,中频(10~1000Hz)是以速度作为振动标准,而在高频区(1KHz 以上)则以加速度作为振动标准。 理论证明,振动部件的疲劳与振动速度成正比,而振动所产生的能量与振动的平方成正比。由于能量传递的结果造成了磨损好其他缺陷,因此,在振动诊断判定标准中,是以速度为准比较适宜。 而对于低频振动,,主要应考虑由于位移造成的破坏,其实质是疲劳强度的破坏,而非能量性的破坏。但对于1KHz以上的高频振动,则主要考虑冲击脉冲以及原件共振的影响。 3、振动诊断标准的分类 位移恒定 一定的速度 加速度恒定 根据标准制定方法的不同,振动诊断标准通常分为三类。 1)绝对判断标准 它是根据对某类设备长期使用、观察、维修与测试后的经验总结,并在规定了正确的方法后制定的,在使用时必须掌握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测定方法。目前应用较广的振动标准有: ISO 2372 《机器振动的评价标准基础》 ISO 3945 《振动烈度的现场测定与评定》 CAD/MS/NV SH 107 《轴承振动测量的判断》 V DI 2056 《振动烈度判据》 2)相对判定标准 它是对同一台设备,在同一部位定期进行参数测定,并按时间先后进行比较,以正常状态下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