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众安:如何玩转产品和大数据 2013 年 12 月 4 日,就在众安保险挂牌成立一个月后,国内第一款互联网保险“众乐宝--保证金计划”(下称,众乐宝)上线前夜,当时众安保险阿里事业部总监曾与董事长欧亚平打了一个赌,“上线第一天,一分钟便可卖出一单保险”。 尽管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潜力有所预期,但纵横商场数十年的欧亚平依然认为,作为一个创新型的金融产品,一开始要达到这个数字是“绝不可能”。显然,最后的结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根据后来统计的数据,众乐宝上线第一天便卖出了 1 万份。而到了 2014 年的“双 11”,众安保险更创下了 1 秒生成 1.5 万份保单的新纪录。“幸好当时没接招。”欧亚平在事后群发给同事的邮件中庆幸地说到。 截止 2014 年末,众安保险已众安保险累计服务客户数超过 2 亿,累计投保件数超过 10 亿,全年的保费规模是 8 个亿左右。对于一家成立不过一年多的保险公司而言,这样的产品研发速度和业务发展规模毫无疑问都是史无前例的。 馨金融带你探一探,第一家互联网保险的“生产线”,看看“短频快”的互联网节奏如何与金融产品相融合?从立项到上线,一款新产品的诞生只要 15 日,众安究竟有何“秘密武器”? 秘诀一:公司架构扁平化 当见到 1990 年出生的杨雪峰时,你很难将这个刚走出校园的青涩少年与众安保险明星产品“参聚险”的产品经理联系在一起。这个针对淘宝聚划算卖家而设计的“以保代费”产品,目前已是众安第二大的保证金保险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学习电子信息的杨雪峰如何能“生产”出一款专业的保险产品?这就要从众安保险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机制说起。 据笔者了解,与传统保险公司不同,以互联网企业为范本的众安保险设立了较扁平的组织架构和以产品为导向的团队机制。除了中后台的支持部门,总经理下面直接就是产品经理,完全垂直化管理。 纵向来看,目前,众安保险分为信用保证保险、直营产品、通用产品、传统财险等多个产品线,以及阿里和腾讯两个事业部。横向来看则有包括运营、技术、法务、精算、财务、营销等中后台支持部门。 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类似,众安内部是以产品经理为主导,所有部门都是围绕产品而运转。按照 CEO 陈劲的说法,传统金融公司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而众安保险则是一个蜂群组织,即去中心化的网络型结构。 与蜂群组织内部有着严密的社会分工的蜜蜂一样,在众安保险的内部架构下,产品经理提出方案后,各个部门可以通过简单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