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炼油厂实习报告 炼油厂实习报告 作为延长石油延安能化外培人员,我于 XXXX 年 11 月至 XXXX 年1 月在延长石油延安炼油厂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培训。期间,在该厂维修车间咀头钳工班,学习了丰富的设备及其维修、维护保养方面的知识,深化了解了设备维修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模式、管理制度以及存在的矛盾问题。现就工时分配和维修成本控制两个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拙见,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作为国有大型炼化企业,延炼维修车间的工时分配延续了传统的计件工时分配模式,由于设备的种类繁多,维修难度不一,工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故此类工时分配制度运用在此处就产生了很大的偶然性和人为性,固然此种模式便于对员工的管理,但同时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员工更关怀如何索取更多的工时,而非如何提高维修质量,提升维修水平,这种"及格心态",必定无法给企业带来推力,相反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向前进展。为扭转这种本末倒置的模式,改变权利凌驾于制度的现状,或许能够采纳另一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大概资料为: 1.将工人按技术水平高低分为 A、B、C 三类,A 类为能够独立完成一般维修任务的工人,维修技术;B 类为辅助 A 类完成维修任务的人员,维修技术次之;C 类为处于技术学习阶段的人员,维修技术最次,每次维修从三类人员中各抽调一名组成维修班组。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改变维修车间指派维修人员的现行模式,将所有 A 类人员报送生产车间,由生产车间选择一名 A 类人员,由该 A 类人员选择一名 B 类人员做助手,由维修车间指派一名 C 类人员跟班学习,这样一来就构成了由被服务者选择服务者的模式,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以后的服务机会,在改善维修人员的维修质量和维修素养的同时,加大了维修人员之间的竞争,构成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良性循环。 3.构成 ABC 三类人员的定期考评上岗制。即 B 类人员透过自己的努力,到达必须的技术水平,能够升为 A 类人员,而 C 类人员也能够透过自己的学习升为 B 类人员,相反,消极的表现和态度将降一级。 4.工时按"技"分配。在一个班组完成一项检修任务后,产生必须的工时,这些工时并不是按平均分配的原则分给该班组的三名成员,而是按比例分配,而比例的大小同样按 ABC 三类人员技术水平由高到低分配,这样的方式刺激了低级别员工学习业务的用心性,同时奖励了付出更多的员工,实现了"按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