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摘要:众所周知,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教师应该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去。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很好的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潜移默化的提高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关键字:渗透、习惯养成、评价、榜样美国的爱德华兹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积累。众所周知,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教师应该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去,我们在知道,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品德。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对于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教材,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加强认识提高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逐步提高。一、利用课本中的图画,挖掘教育因素我所教的是一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天真单纯、善于模仿、情感丰富、富于想象。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内涵的思想教育因素,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使学生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思想品质也有所提高。小学数学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主题图,主题图中包含多个信息,由情境引发出一系列有联系的问题,在充分钻研、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有意义有目的的因素,提高思想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信息量,增长学生的智慧。由于主题图的信息在呈现形式上不仅有图画,还有文字。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地观察画面,然后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有关数学知识的一系列问题,引入对新知的学习,同时结合主题图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礼仪等教育。例如:第一册教材“加减混合”教学中,课本上有排队上车图。我来当司机,学生当乘客。在学生办成乘客上车的时候我就会问学生:“大家是怎样上车和下车的?”学生就会想象等车时的情景:“大家都是有秩序的排队上车和下车。”这时教育学生乘车时要遵守秩序,这样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渗透要遵守秩序的教育,思想认识有了一定提高。再比如“6、7的加减法图形题”一课中有一幅主题图是学生在观察昆虫,有些学生会说在抓昆虫或玩昆虫,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向学生渗透爱护动物的道理,使学生明白昆虫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有生命,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爱护它。二、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是学生非智力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认为:习惯不好,学习绝不会好。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许多行为习惯没有养成,这就需要教师习惯教带进课堂。上课铃响起,教师可以不要急于上课,告诉学生上课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等所有学生都准备整齐再开始上课,在上课当中教师和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比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三、在课堂中开展品德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在老师讲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