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一、计划与总结“三突出”: 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体现教学工作的善始善终。 计划突出目标、进度、措施 总结突出重点、亮点、反思 完成突出及时、规范、完整 1 .各教研组工作计划应根据上级的教学计划或有关教学工作的知识及新课标、教材,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具备:(1 )本学期教学、教研教改、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及措施;(2 )教研教改和实施计划;(3 )各年级活动科技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措施。(4 )本学期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和教学科研安排。 2 、学科教学计划以备课组为单位制定,应具备:(1 )教材分析;(2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的分析和要求;(3 )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4 )以单元或章节拟定的教学进度表;(5 )教研教改课题及教研活动日程安排。 3 、教师、备课组教学总结应在期末放假前及时交教务处备案。 二、备课与上课“三不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与上课要力求做到: 抓住基础知识不放, 抓住学生主体不放, 抓住启发互动不放。 (一)、备课 1 、实行集体备课制。二人以上的备课组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 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教法和学法、统一练习与测试。所有教师须按时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并纳入学期考核。 2 、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求:(1 )教案内容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等,主体部分是教学过程,体现学生活动、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手段的使用;(2 )超前一周备课,提前一天写好教案,上课前应再加以修改、充实、完整。要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得失,写好教学反思;(3 )初级教师写详案,中级教师可写详案或较详案,高级教师可写较详案或略案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基本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场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