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叶圣陶 编制:王建胜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散文的构思特色 王建胜 【教学目标】了解并学会鉴赏探究散文的构思特色。 【教学重点】散文构思特色的分类,名词术语的界定。 【教学难点】散文构思特色的判定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解读《江苏考试说明》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综合 C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二.复习本次考试散文《看见的看不见的镣铐》的最后一题:试探究本文构思上的特色。进而复习散文的构思特色的相关内容。 三.评讲《水乡戏台》的构思特色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试题。(2014南京二模) 水乡戏台 祝勇 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 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几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华里,就有一座戏台,组成一张戏台的网络。当年的乡土绍兴,弹唱声密集,无论何时,总会有一座戏台在演戏。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的唱腔却此起彼伏。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场无比盛大的感官盛宴。这里把戏台称为“万年台”。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戏台上的角色,依旧眉目清晰。 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它们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智慧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有着贴心贴肺的清雅。烟波浩渺的近水远山,那一座戏台就成了近景,在视线里聚焦。它们是真实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市蜃楼”。它们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有一面傍岸,以减轻水流的冲击,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四根柱子架在河的两岸,柱子间铺上台板供演戏,观众看不见台板,感觉上面人影摇荡,演绎出无限的风流,更像是一场轻梦。鉴湖上有座钟宴庙戏台,至今留存。这座戏台的台基均在水中,仅有左方的古柱靠近岸边。远远地,就能看见它伸展的挑角,如一只蝴蝶,在风中张大了翅膀,让人相信它的轻盈,永远不会在水面上沉没。无论水上,还是岸边,人们都可以同时欣赏同一出戏。 乌篷船,天下闻名。它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打鱼人的家。因此,对于行舟者来说,客栈通常是多余的,但他们需要戏台。唯有那些轻灵俊秀的水上戏台,能够成为它们真正的停泊之地。所有的河道,都将通向戏台。这意味着在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因为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