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 4000 字内)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互动”,也叫交互(Interaction),是指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和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缺乏互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的力量或 “给养”就难以发挥. 2、“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3、“互动交往"教学方式:以集体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学习者通过与教师、同伴、文本课程等之间的对话,在互动中分享经验、融通视界、建构知识的意义,沟通彼此的理解,提升生命的境界,形成富有人情味的教与学活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总体上看,互动教育在国内受到重视的时间以 2000 年为界,在此之前只有极少数的理论介绍,在此之后的研究迅速扩展,并进入学科实践层面。程晓樵; 吴康宁; 吴永军在《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教育评论,1994/02)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社会活动体系,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必然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我们将这些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称为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对于课堂气氛、课堂中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李德显认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行为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环境之中的,其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定性.当一个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出某种反应的同时,这个学生意识到自己置身于同伴群体之中,受着同伴群体的共同情感、态度和相互关系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除了与教师交往之外,还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李德显,《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互动》《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5)。 选题意义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采用“互动交往教学方式 ”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具有积极和行之有效的途径.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小组合作学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