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_第1页
1/12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_第2页
2/12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_第3页
3/12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朱熹(1 1 3 0 年~1 2 0 0 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 源县)人,南宋时期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朱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朱松进士出身,曾师从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再传弟子罗从彦。朱熹天资聪颖,自幼接受儒学教育与理学启蒙,奠定了学术和思想基础。1 8 岁“举建州乡贡”,次年考中进士,被授泉州同安县主簿,开始其政治与教育生涯。然而仕途坎坷,5 0岁时才被任命为偏僻之地南康军知军,以后又曾一度做过浙东、漳州、潭州等处地方官,晚年受宰相赵汝愚推荐,为焕章阁等制兼侍讲,遭谗言,仅4 0 余日即被解职,结束其政治活动。 朱熹一生热衷于教育事业,从政仅1 4 年,而专门从事教育活动时间达4 0 年之久。即使在为官期间,他也重视文教、锐意办学,未曾间断教育工作,如为南康知军时,修复白鹿洞书院,并在其中讲学,制订学规,对后世影响很大;为潭州知州时,倡导州学、县学,亲自主持修复岳麓书院,处理政务之余,仍教诲诸生不倦。 朱熹曾师事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他的理学思想直接继承了二程(特别是程颐)的学术思想,同时吸收了周敦颐、张载的主张,成为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教育理论是其理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朱熹著作颇丰,主要有《诗集传》、《四书集注》、《周易本义》、《近思 录》等,后人编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他的儿童教育思 想除散见于一些诗文中,还见之于他为儿童编写的教材《小学》与《童蒙须知》 中。 一、重视蒙养教育 朱熹依据古代的教育经验,把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划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 段,其中8 ~1 5 岁为小学教育段,即蒙养教育段;1 5 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他认为 这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则 是小学教育的扩充和深化。 朱熹特别重视蒙养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他说:“古人之学,因以致知为 先,然其始也,必养之于小学。”(张伯行:《小学集解·小学辑说》,丛书集成 初编本,第2 页)又说:“古人由小学而进于大学,其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 持守坚定,涵养纯熟,固已久矣。大学之序,特因小学已成之功。”由此他认为 如果儿童在幼时“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 本。”同时他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要求出发,指出只有使儿童“讲而习之 于幼稚之时”,才能使其“习与智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