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00 多年,中国商代铜铙已有十二音律中的九律,并有五度谐和音程的概念。在战国时期,《庄子·徐无鬼》中就记载了同频率共振现象。人们对与振动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公元前6 世纪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工作,他通过试验观测得到弦线振动发出的声音与弦线的长度、直径和张力的关系。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经过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于 1 5 8 2年得到了单摆等时性定律。荷兰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 家惠更斯(c.Huygens)于 1 6 7 3 年著《关于钟摆的运动》,提出单摆大幅度摆动时并不具有等时性这一非线性现象,并研究了一种周期与振幅无关的等时摆。法国自然哲学家和科学家梅森(M.Mersenne)于 1623 年建立了弦振动的频率公式,梅森还比伽利略早一年发现单摆频率与摆长平方成反比的关系。英国物理学家胡克(R. Hooke)于 1 6 7 8 年发表的弹性定律和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I. Newton)于 1 6 8 7 年发表的运动定律为 振动力学的发 展 奠 定了基 础 。 在下 面 对振动发展 史 的简 述 中,主 要 是 针 对线性振动、非线性振动、随 机 振动以 及 振动信 号 采 集 和处 理这三 个 方面进 行 的。而 关于线性振动和非线性振动发展 史 的简 介 中,又分 为 理论 研究和近 似 分 析 方法两 个 方面 。 线性振动理论在1 8 世纪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瑞士数学家、力学家欧拉(L. Euler)于1728 年建立并求解了单摆在有阻尼介质中运动的微分方程;1 7 3 9 年研究了无阻尼简谐受迫振动,并从理论上解释了共振现象;1 7 4 7 年对九个等质量质点由等刚度弹簧连接的系统列出微分方程组并求出精确解,从而发现线性系统的振动是各阶简谐振动的叠加。法国数学家、力学家拉格朗日(J.L.Lagrange)于1 7 6 2 年建立了离散系统振动的一般理论。最早被研究的连续系统是弦线,法国数学家、力学家、哲学家达朗伯(J. le R.d,Alembert)于1 7 4 6 年发表的《弦振系统是弦线,法国数学家、力学家、哲学家达朗伯(J.1e R.d,Alem bert)于1 7 4 6 年发表的《弦振动研究》将他发展的偏微分方程用于弦振动研究,得到了弦的波动方程并求出行波解。瑞士数 学家约翰第一·伯努利(J.Bernoulli)于1 7 2 8 年对弦的振动进行了研究,认为弦的基本振型是正弦型的,但还不知道高阶振型的性质。与约翰第一·伯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