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一、名词解释 1. 缩孔、缩松: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分出现大而集中的孔洞,称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缩松。 2. 顺序凝固和同时凝固:顺序凝固是采用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从远离冒口的部分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向冒口的方向顺序凝固,使缩孔移至冒口中,切除冒口即可获得合格的铸件。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使铸件各部分温差很小,几乎同时进行凝固。因各部分温差小,不易产生热应力和热裂,铸件变形小。 3. 宏观偏析、微观偏析:宏观偏析也称区域偏析,其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在较大尺寸范围,主要包括正偏析和逆偏析。微观偏析指微小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一般在一个晶粒尺寸范围左右,包括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和晶界偏析。 4. 流动性、充型能力:流动性指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它是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液态和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称合金的充填铸型能力,简称合金的充型能力。 5. 正偏析、逆偏析:如果是溶质的分配系数k>1 的合金,固液界面的液相中溶质减少,因此愈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愈低,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正偏析。当溶质的分配系数k<1 的合金进行凝固时,凝固界面上将有一部分溶质排向液相,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浓度在固液界面处的液相中逐渐增加,愈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高,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逆偏析。 6. 自由收缩、受阻收缩: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仅受到金属表面与铸型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时,为自由收缩。如果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受到其他阻碍,则为受阻收缩。 7. 析出性气孔、反应性气孔、侵入性气孔:溶解于熔融金属中的气体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由于溶解度的下降而从合金中析出,当铸件表面已凝固,气泡来不及排除而保留,在铸件中形成的气孔,称析出气孔。浇入铸型的熔融金属与铸型材料、芯撑、冷铁或熔渣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在铸件中形成的孔洞,称反应气孔。侵入气孔是浇注过程中熔融金属和铸型之间的热作用,使砂型或型芯中的挥发物(水分、粘结剂、附加物)挥发生成以及型腔中原有的空气,在界面上超过一定临界值时,气体就会侵入金属液而未上浮逸出所形成的气孔。 二、填空 1. 按照制造前后质量变化情况,现代制造过程分类一般分为质量不变过程、质量减少过程、质量增加过程。 2. 机械制造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