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之在韩国开展迅猛,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事业都导入了 CI,就普及程度而言,已为亚洲之先。 当今,世界企业界为以全新的整体形象参加国际经济循环,争先导人 CI,由于全球经济"太平洋时代"的到来,可以说,只有成功开发和实施 CI 的企业才能够在这个新兴的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1-6 CI 在中国 中国对形象识别系统的应用与其悠久的文化传统一样,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从衣冠文物 、朝廷礼仪、典章制度、宗族徽记等中都有所表达。经济识别那么始于北宋,如当时的招牌、商品包装和宣传等,(清明上河图)可为证。但,因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满清入关、鸦片战争、内忧外患,文争武斗等灾难之故,大陆并没有时机开展市场经济。CI 的引进那么是在台湾岛上开始的。 1967 年台湾台塑企业董事长王永庆委托留过日的郭叔雄规划其 CI,他们配合经营需求,设计出波浪形外框,将下属企业结合起来,象征企业绵延不断开展。这种多角经营的设计政策之形式,配合企业开展扩大、自由组合、增加。后来,台塑已由原 7 个关系企业,开展至 11 个关系企业,年营业额 16·5 亿,是台湾最大的集团。由于当时竞争不剧烈,CI 并不兴旺。1971-1980 年,因出口大幅度扩充,台湾制造业以劳力代工的生产模式,赚取大量外汇。这时 CI 普遍重视视觉设计而非整体性能。如 1978 年,大同企业利用创业 60 周年之际导人 CI,将原长方形商标改为圆形标志,并逐步统一关系企业标志,在形象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一改"民族工业、国货产品"的保守自居形象;进一步塑造 "产品行销全球的国际性公司"的 CI。70 年代初,味全公司为台湾食品业之首,因扩展国际市场,原双凤标志,无法显示经营内容与实态。故聘日本设计师大智浩为参谋,来全面调研,开发味全 CI。提出象征五味俱全 W 字造型的五圆标志,开展系列性传达样式,统一视觉形象。10 年后,味全为适应时代开展、市场压力和内部需求,重新检讨整个方案实施与执行,委托日本伊东设计讨论所进行味全 CI 的修订方案。将原有标准字体线端改为弧角,增强食品美味入口的圆润性。此举树立了台湾 CI 之典范。 1985 年以前,台湾企业透过大规模的认真整合,配合不断横向扩张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形成了组织庞大的企业集团。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纷纷利用各种渠道来塑造 CI。如 1980 年底,"和成窑业"庆祝创立 50 周年之时,展示了由日本吉川博教设计的 HCG 三个深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