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杭州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及思考 卢学法 我市目前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2003年,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3968美元,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向中上收入国家水平迈进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对物质、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消费结构升级,将引起产业结构的大幅调整和升级,促进服务业长足发展,带动城市化加速。如果处理得当,就能抓住战略机遇期,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但这一时期,往往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丧失发展机遇,导致经济增长徘徊。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杭州经济增长状况的基本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之后,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但是,仅从经济增长速度出发,不足以涵盖我市经济发展的全貌。对经济增长状况总体、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是科学合理地界定一个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前提。为此,本文从人均 GDP、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城市化水平等几个方面对我市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和纵横向比较。 1.杭州经济发展阶段及特征判断——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而经济结构又是多方面的,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等。综合发展经济学的 2 有关理论,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应当考察如下若干方面:经济增长及作为经济增长直接结果的人均GDP水平、产出结构、就业结构、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国民受教育水平等。这几项指标之间有着程度不同的相关性,但是由于各地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发展环境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在相似的发展阶段上,发展特征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必须综合考察上述几项指标。 为了便于比较,选用 H.钱纳里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作为判定的依据(见附表 1)。2003年,对照 H.钱纳里的总量标准(1998年),我市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后期。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通过分析经济数据发现,伴随着人均GDP的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我市 200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51.9(其中工业为45.2):42.1。按库兹涅茨 1000美元组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11.7:48.4:39.9),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低 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高出 3.5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高出 2.2个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