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_第1页
1/7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_第2页
2/7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_第3页
3/7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班级 0 9 级生物技术班 实验课程名称 遗传学 教师及职称 李云海 开课学期 2 0 1 0 至 2 0 1 1 学年 第二 学期 填报时间 2 0 1 1 年 5 月 2 8 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序号 实验九 实验名称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 实验时间 2011 年5 月6 日 实验室 基础生物实验室4 1.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观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学会辨认果蝇的雌、雄蝇。 (2)初步了解实验室饲养果蝇的常识方法和所用器械 (3)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遗传规律。 (4)学习果蝇的杂交方法;掌握单因子杂交实验的统计处理,并正确记录结果。 (5)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原理。 2. 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实验原理: 果蝇为 XY 型的性别决定,雌蝇为 XX,是同配性别;雄性为 XY,是异配性别。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将随着性染色体的移动而传递。白眼性状是 X 连锁的隐性遗传方式;其相对的显性性状为红眼(野生型),这对相对性状也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1910 年,摩尔根发现白眼果蝇突变体,观察到 交叉 遗传现象 。为白眼w在 X 染色体上,为性连锁遗传。 即 基因由 外 公 经 由 女 儿 传给 了外 孙 ,称为交叉 遗传。1916 年,Bridge 发现X 染色体不分开 实验,证明 白眼基因在X 染色体 果蝇的外形(雌雄): 果蝇的性梳: 雌 雄 果 蝇 的 外 形 区 别 : 雄 性 雌 性 个 体 小 个 体 大 腹 部 环 纹 4 节 腹 部 环 纹 6 节 末 端 钝 圆 颜 色 深 末 端 尖 而 颜 色 浅 第 一 对 足 的 跗 节 前 端 表 面 有 黑色 鬃 毛 流 梳 称 为 性 梳 无 性 梳 实 验 流 程 : 培 育 子 一 代 → 选 取 F1( 处 女 蝇 的 选 取 ), 释 放 亲 本 → F1 正 交 、 反 交 → 统 计 F1的 果 蝇 眼 色 及 雌 雄 个 数 → 选 取5 对 F1 代 果 蝇 , 放 入 新 瓶 → 释 放 F1→ 观 察 统 计 F2的 眼 色 和 性 别 → 实 验 总 结 3. 实 验 设 备 及 材 料 黑 腹 果 蝇 品 系 野 生 型 ( 红 眼 ) wild...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