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解释现象 1.植物在纯水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如果向培养植物的水中加入盐,则植物会出现暂时萎蔫。 答:盐降低了溶液中的溶质势,引起植物失水,出现暂时萎蔫现象,当达到平衡后,萎蔫现象会消失。 2.午不浇园 答: 在炎热的夏日中午,突然向植物浇以冷水,会降低根系生理活性,增加水分移动的阻力,严重地抑制根系的水分吸收,同时,又因为地上部分蒸腾强烈,使植物吸水速度低于水分散失速度,造成植物地上部分水分亏缺。所以我国农民有"午不浇园"的经验。 3.“旱耪地,涝浇园” 答: “旱耪地”是为了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本领,避免土壤中的水分因蒸腾而散失掉;“涝浇园”是因为在受涝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水分多为“死水”, 缺乏氧气,用 “活水”浇园就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 4. 夏季中午瓜类叶片萎蔫。 答: 夏季中午的高温,使得植物的蒸腾速率大于根系吸水的速度,植物失去水分平衡,导致植株萎蔫。 5.“烧苗”现象 答:一次施用肥料过多或过于集中,提高土壤中溶液浓度,降低其水势,阻碍根系吸水,甚至导致根细胞水分外流,而产生“烧苗”现象。 6. 扦插枝条常剪去部分老叶片,保留部分幼叶和芽。 答:剪去部分老叶片以减少蒸发面积,降低水分散失;保留的部分幼叶和芽能促进扦插枝条早发根。 7.秋季或初春移栽林木苗易成活。 答:秋季栽植,地温适宜,至冬季时已抽发新根,可安全越冬。初春栽植,温度低,树木尚处于休眠和半休眠,代谢弱,遇春暖花开时易发根。因此秋春移植,利于发根,也就利于成活。 8.在光照下,蒸腾着的枝叶可通过被麻醉或死亡的根吸水便证明了什么。 答:被动吸水过程中,根只为水分进入植物体提供了通道。 5.一个细胞的ψ w 为 -0.8MPa,在初始质壁分离时的ψ s 为-1.6MPa,设该细胞在发生初始质壁分离时比原来体积缩小4%,计算其原来的ψ π 和 ψ p 各为多少MPa? 答:根据溶液渗透压的稀释公式,溶质不变时,渗透压与溶液的体积成反比,有下列等式: π 1V1=π 2V2 或 ψ π 1V1=ψ π 2V2 ψ π 原来× 100% = ψ π 质壁分离× 96% ψ π 原来= (-1.65MPa× 96 )/100 = -1.536MPa ψ P = ψ W -ψ m = -0.8MPa -( -1.536MPa) = 0.736MPa 原来的ψ π 为 -1.536 MPa, ψ P 为 0.736MPa. 13.植物气孔蒸腾是如何受光、温度、CO2 浓度调节的? 答:⑴光 光是气孔运动的主要调节因素。光促进气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