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楠木锯材干燥技术探讨 姓名:杨智明 班级:木科11-2班 学号:20111117 指导老师:杨永前 楠木为樟科常绿大乔木,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7℃左右,1月平均温7℃左右,年降水量 1400~1600毫米。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楠木为我国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四川有天然分布,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 一、干燥前的木材含水率测定 1、干燥前首先要测定木材的初含水率,对初含水率大于80%或者小于80%的木材干燥技术和具体工艺流程不一样。对于初含水率在 40%~80%的木材可以直接采用锯材窖干工艺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1068-2002锯材窖干工艺规程》,此处提到的窖干即是烘干炉干燥。 2、对初含水率大于80%的木材干燥前冷水浸泡 10~15天,然后气干 5~7天或更长时间。如有条件在浸泡后气干前对木材进行蒸煮处理。 二、木材干燥技术(初含水率大于80%或者新锯材) 【第一步】木材干燥前冷水浸泡工艺规程 1、木材泡水的意义 A.为什么要把木材或是树根等在水里浸泡? 原因: 我们一般锯的或是挖的树根,树干,是很容易开裂的,尤其是南方的木材运到北方后开裂较为严重,是因为木材内的养分或是水分很多,突然不能生长供应了,这些物质就停留在了木质内,但是,外界的温度等一些状况和木质内的温度等不相同,导致水分或是养分挥发过快,使的木质的细胞结构发生裂变,比如:木材水分快速丧失,引起木材的细胞萎缩,木质就会形成裂口等。 因为有了以上的因素,所以,我们就要做到,让木材的内部温度或是湿度,和外界的一样,无疑,泡水是最简单,也是最自然的方法。 作用:把树木泡在水中,能把木材内的可以溶解的物质,很大程度的溶解出来,以达到降低木材开裂的几率。当然,不是所有的木材,都适合泡水,比如:木质软,或是棕眼多而大的树木,就不适合泡水,因为,长时间泡水,水会把树木的表皮颜色或是水里的杂色,浸透到木质内,影响了木质本来的质感和颜色。 总结:泡水,就是为了降低,木材的开裂概率。 2 B.泡水后的木材,怎么处理? 原因:大家一定会疑惑,既然木材,是因为含水率高,之后又快速挥发,才引起的细胞裂变,产生的开裂,要是泡水后,水分更多,不是更容易开裂吗 ? 我们也许见到过,有些水库或是河里,长期浸泡的枯死的树木,很多都没开裂或是腐烂,是什么原因呢? 作用:水,是一种能很好保护物体的东西,它的优点比物体存放在空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