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刑事)操作规则 模拟法庭(刑事)操作规则 模拟法庭目的 1 . 了解庭审过程,加强法律人意识; 2 . 进一步深化课本上的知识,了解实践中的法律纠纷,并把两者结合起来,达到学习的升华。 3 . 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和表达能力。训练法律人必须的语言技能思考能力。 一、模拟法庭的举行原则 1 . 应该选用有争议的案例,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锻炼分析思辩能力。 2 . 应该选用尚未有定论的案件,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思维对案件进行评价,锻炼其思维的独立性,避免盲从。 3 . 应该尽可能的达到与真实庭审相同的环境、程序,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法律实施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人意识。 二、模拟法庭的要求 (1 ) 审前要求 1 . 审里前要求原告被告双方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实体法和程序法内容都有透彻的了解,并查阅、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模拟搜集相关的证据,按照《刑事诉 讼 法》 的要求,准备相关的诉 讼 文 件。 2 . 法官 必须对诉 讼 程序、庭审规则、法律用语以 及 刑事实体法律有深刻 的了解,法官 还 必须具 有根 据法律规定和法律知识解决 实际 问题的能力。 (2 ) 诉 讼 代 理 人、合议庭、书 记 员 的要求 1 . 双方各 委 托 诉 讼 代 理 人两名 。 2 . 明确采用的诉讼程序,确定合议庭的人数。上诉案件应由合议庭三人组成,不适用简易程序。 3 . 书记员一名。 三、庭审过程要求: 1 .按照《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程序操作。所有参加者都必须严守法庭秩序纪律。 2.按照《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刑事法律法规,对实体法内容,各方必须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争辩,熟悉、正确全面地掌握法律法规的内涵、立法本意以及其内部所蕴含的法理,并以此作为各方进行诉讼活动的法律准则,以此作为各方进行辩论、答辩、审判等法律依据。 3.法庭笔录应该归档,作为以后活动的必要参考,并一次提出相应的模版,方便类似活动中的程序部分工作的开展。 4.教师在庭审结束后应该对案件的实体法争议和程序过程进行评点。 四、庭审前准备 1.案例准备 这是基础的准备之一。首先,案例应有典型性,达到以案学法之目的,避 免 重 复 知 识 点,最 好 一个 案例涵盖 三到四个 知 识 点,能 让 学生 法理分析 准确; 其次,所选 案例最 好 与 学生 自 己 的生 活经 验 和现 实处 境 相联 系 ,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