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体会:汲取“我为群众办实事”背后的红色力量“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百年前革命红船从嘉兴南湖扬帆起航,承载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信念一路上披荆斩棘、破浪前行,最终成长为世界最大的政党,让世界为之侧目、为之惊叹。回顾红船百年奋斗历史,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将党史学习与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从党史教育中汲取红色力量,坚持以“为民”信念为舵、以“利民”思想为帆、以“惠民”承诺为桨,在新时代建设当中掌好舵扬起帆划好桨,再次鼓起红船精神,努力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使命,贴近百姓需求,把一桩桩为民实事办到位让一件件惠民政策扎下根。架起“执政为民”的连心桥,树牢为群众办实事的思想。“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在近代历史的舞台上诸多政党轮番上台,唯有共产党带领中国取得最终胜利,归其原因是人民群众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对党员干部强调“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党的执政根基,也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当前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节点,党员干部更要秉承“执政为民”的思想,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置,把群众的满意列为第一标准,架起一座为群众办实事的连心桥,让人民群众深刻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切实关怀,齐心协力为中国的蓬勃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当好“谋事利民”的主心骨,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重视学习、勤于学习是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要学会善于更新学习方法、善于扩宽学习视野、善于吸收基层经验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提高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在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好引领群众的“排头兵”、攻坚克难的“急先锋”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全力以赴为群众解难事,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系好“实干惠民”的同心锁,践行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党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涌现了像焦裕禄、雷锋这样的时代楷模,用实干惠民的精神感动了人民群众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必须做到放下架子常怀谦虚之心、沉下身子主动担当作为、迈开步子深入人民群众,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满足感。同时根据群众需求因势利导,让政府的利民措施扎下根、让惠民政策结下果,用实干的精神换取群众的真心,以实际的行动践行我党的承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过去的百年历史中,共产党向人民群众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想更好地接过时代发展的“接力棒”,就必须汲取历史长河中那股为民服务的红色力量,将其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动力、实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将中国发展推向新的高潮。“我为群众办实事”要以“实”为导向(网评)“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力举措。在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实”字标准、坚持问题导向,真正把为民实事办实、把为民好事办好,奔着问题去、朝着隐患改,以真情实感换来群众的真心实意。要了解“实”情,掌握真实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征。上世纪30年代,为摸清中国农村和小城市的经济状况,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在寻乌开展了为期20多天的实地调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访农户、摸穷根,最大程度了解了中国贫困地域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扶贫举措。对党员干部来讲,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实”字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作为做好一切事业的前提。要通过开展多层次的调研和实地走访,深入一线了解基层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调研中收集汇总影响群众幸福感的难点堵点,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望,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