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复习范围 名词解释: 1.比较法 (1 )比较法要求首先判明决定教育制度的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判明比校内的力量和因素更为重要的校外力量和因素。 (2 )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2.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3.比较教育学 冯增俊: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4.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在信息时代里,那些拥有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从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全球鸿沟。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程度极不平衡。②地区鸿沟。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③语言鸿沟。语言鸿沟是指在信息通讯上使用英语和使用其他语言的差距,以及由这种差距带来的阅读、理解、交流、获取信息、使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障碍。英语在信息交流中的广泛使用导致了非英语国家的语言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等受到严重威胁。此外数字鸿沟还表现为④性别鸿沟、⑤种族鸿沟、⑥代际鸿沟等等。 5.教育国际化 ( 1 )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教育国际化被解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相互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育上共同问题的发展趋势。 ( 2 )“教育国际化是指在教育思想、模式、内容,以及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等诸多方面的国际间交流的趋势”。 ( 3 )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能力,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过程,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发展过程。 6.理想的框架 霍尔姆斯根据波普的批判二元论和自己的见解,设计了一个“理智的框架”。这个框架包括四种模式。 ①规范模式:包括研究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②体制模式:包括研究对象国的教育制度,教育领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