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原理 概述 在电泳缓冲液中加入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临界胶束 浓度时,表面活性剂的单体就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球体,称为胶束。胶束一般是由10--50个碳原子单位的长链分子组成,具有头部(或外层)亲水、尾部(或内层)疏水的特性。在溶液中,头部露在外面,尾部包在胶束中。这种胶束的形成是疏水效应的结果,能使系统的自由能减少。胶束可分为正相胶束和反相胶束两类,以前者应用较多。反相胶束则是指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胶束,尚未作系统研究。 用来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化合物很多,大体有四类:阴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和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典型化合物及主要性质如表4.1所示。 应用最多的是前两类,且尤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使用最为普遍。图4.1是SDS胶束的结构示意, 里面有一个疏水内核,外面布满了.S03ˉ离子。 在MECC系统中,实际上存在着类似于色谱的两相,一是流动的水相,另一是起到固定相作用的胶束相,溶质在这两相之间分配,由其在胶束中不同的保留能力而产生不同的保留值。与毛细管区带电泳一样,由于缓冲液在靠近管壁处形成的正电,使其显示出强烈的电渗流而向阴极移动。对于SDS胶束来说,由于其外壳带很大的负电荷,本应以较大的淌度朝阳极迁移,但由于在一般情况下电渗流的速度大于胶束的迁移速度,这就迫使胶束最终以较低的速度向阴极移动,如图4.2所示。由此可见,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有别于普通色谱的一个重要特性为它的“固定相”是移动的,这种移动的“固定相”又被称之为“准固定相’。 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中,中性粒子由于本身疏水性的不同而得以分离.具有不同疏水性的粒子与胶束的相互作用不同,疏水性强的作用力就大,其留在胶束相中的时间就长。由于胶束相的绝对速度很小,组分的保留时间就长;反之组分较多地停留在缓冲液中按电渗的速度移动,保留时间就较短。以上所述为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情况,如果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别,则清况相反。 机理 前己述及MECC中存在有两相,一相是以胶束形式存在的准固定相,另一相是作为载体的液相,又称流动相。试样中的组分在MECC中的分离,从本质上来说,是由它们的分子和胶束相及流动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差异造成的,尽管对不同的胶束相互作用的形式不同,但是它们所反映的问题本质是一样的。具体来说,溶质在毛细管柱内受到两种力,一是胶束对它的作用力,二是流动相的溶解力,即溶质处于两个作用力场的平衡之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