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歌文化的现代转型 ——从南宁国际民歌节透视民歌的最终走向 陈春莉 现代社会中人类把探索的目光投向时空的两个终极:一极是探索茫茫宇宙的未知世界,遥想未来,比如人类在征服了月球之后,开始向火星进军;一极是搜寻我们的远古,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重新发扬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在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的大背景下各种形态的文化相互渗透,文化的差异性日益淡薄,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越来越重要。民间文化重新又被吵的沸沸扬扬,沉淀已久的民族文化走出历史的博物馆,融入现代化的进程中。 南宁国际民歌节可以说是应运而生,自1999 年以来已经举办了四届,民歌改头换面登上了现代舞台。20 世纪是人类历史的大转型时期,文化的转型与社会的转型是同步的;20 世纪也是一个五彩缤纷、五花八门的时期,各种思潮古典的、现代的、后现代的在这里汇集,各种思想意识在这里相互碰撞。民歌置身于这种大碰撞中,它面临的转型是必然的,必需深入思考的问题是民歌应该怎样移植到现代舞台上? 大地飞歌:人类精神家园的神话 民歌进行的现代转化是为现代人建造一所新颖别致的精神家园。“从总体上看,艺术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索引,任何一个时代的特殊的感情,都会诱导出与这些感情相合拍相一致的形式。 ” [1]民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它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的情感方式和谐一致,虽然时代变了,但是,情感的因于却因历史的沉淀更加浓厚。经过新技术、新媒介包装的民歌,由于它纯真和质朴的情感因素为精神处于迷茫之中的当代人创造了理想的神话境界。 杰姆逊认为所谓科学就是使一切解符码化,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大自然的奥秘,昔日的神话在知识这把解剖刀面前不再神秘。阿基里斯不可能同火药与铅弹共存,法玛也被今天的信息高速公路所取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成了人类乘坐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事实,也可以这样说科学的时代就是人类原初神话不断消解的时代。马克思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2]当自然被人类征服,成为人类进行生命活动的工具时,神话便失去了它的功利性目的。不过,神话精神并未死亡,它以鲜活的艺术形式留存在后人心中,给人以无穷的艺术享受。马克思继续论述到“但是,困难 不在于理解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