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音乐的主要概念: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 传统音乐的概念: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包括:宫廷音乐<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文人音乐<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宗教音乐<是在吸收了我国民间音乐、西域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民间音乐的概念: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我国的民间音乐主要分为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传统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比重和地位:第一,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品种和曲目浩如烟海。第二,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关系。第三,传统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来,具有更加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鲜明浓郁的特点、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 民间歌曲(民歌)的定义: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而创作并演唱的一种世代相传的歌曲。它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的体验,且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民间歌曲与专业歌曲的区别:第一,它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因此,它不受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在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方面,表现出民族或地区民间音乐的共性特征,也更集中、单纯地表现出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民集体的审美理想和追求。第二,由于采取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不使用曲谱将其版本固定,因此,在歌唱中,民歌的歌词和曲调往往会产生多种变化。第三,正是由于上述两种原因的综合作用,民间歌曲集中了不同时代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趣。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号子<包括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和小调<包括吟唱调、谣曲、时调等>三大类。 号子(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哈腰挂》、《走绛州》)、工程号子(《打硪歌》、《莲花号》)、农事号子(《催咚催》、《车水情歌》)、船渔号子(《川江船夫号子》、《黄河船夫号子》) 山歌(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地抒发感情特点的民间歌曲):一般山歌,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