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讲 构形与构意 根据考察和推论,汉字正式起源大约在 6000年以前。汉字的存在切切实实被证实,从殷商的甲骨文算起,距今也有3600年。几十个世纪以来,汉字的具体构形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使是一个字的形体,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从总体看,汉字并没发生性质的变化,它的基本构形特点一直是保持着的。 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汉字形体中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来自原初造字时造字者的一种主观造字意图,我们称作构意,也称造意。造意是文字学的概念。例如:“初”的造意是“用刀裁衣”,这个形象用以表现“开端”、“开始”的词义。造意一旦为使用的群体所公认,便成为一种可分析的客体,我们称作造字理据。造字理据因社会约定而与字形较稳定地结合在一起,它是汉字表意性质的体现。 造字理据越是早期就越直接、越具体。例如,早期的甲骨文和金文是靠着直绘物象来构形的,例如: 例A(见后附,下同):甲骨文“天”,直绘正面人形,突出人的头部,表示头顶。例B:金文“目”,画一只眼睛。例C:甲骨文的“祝”,画一个伸手向木表祝祷的人;例D:甲骨文的“福”,画一个丰满的粮仓,表示有福;例E:金文“初”,画上衣的形象和一把裁衣的刀,表示制衣的开始。例F:甲骨文的“因”,画人睡在席子上,表示茵席。例G:甲骨文“沫(音 hui)”,画水点、用手洗脸的人和盆的形状,组合后表示洗脸。例H:甲骨文“洗”,画水点、人的脚和盆的形状,组合后表示洗脚。例I:甲骨文“浴”,画水点、人的身体和盆的形状,组合后表示洗澡。例J:甲骨文“客”象人走入屋中开口说话。 例A 例B 例C 例D 例E 癊 皊 癪 例F 例G 例H 例I 例J 2 可以看出,在以上汉字的构形里,不但单个的形体是直观物象的描写,就是形体组合,也是反映事物之间的直观关系的。 汉字在发展中,为了书写的快速,逐渐简化,早期古文字的象物性逐渐淡化,汉字不再用直观的物象来反映词义了。但是,因为一批具有意义的基本字符已经形成,它们可以直接把意义信息带到字形里。例如: “日”已不象太阳,但它在构字时仍然把“太阳”和与它有关的信息诸如“时间”、“明亮”等带入字形: 晶、明、星……中的“日”有“亮”的意义; 晚、昏、昧、时、晨……中的“日”有“时”的意义; 旦、莫……中的“日”仍具“太阳”的意义。 字符与构件象物性...